1667年(清康熙六年),清政府将江南左布政司改为安徽布政司,标志着安徽省正式成立。 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由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迁安庆府。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日本侵略导致安庆沦陷,安徽省省会迁至安庆专区。 安庆历黄县(今六安金寨县)作为安徽省省会至少有178年,跨越了古代和现代两个历史时期,使安庆实现了近代安徽乃至中国的众多第一。
“省立安徽大学”始建于1928年,是民国初年安徽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 这也是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历史记述中明确注明的来源。
1949年12月“国立安徽大学”从安庆改制至长江下游芜湖后,直至1954年旧“安徽大学”分立,这期间学校的历史没有任何争议。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大学在校史描述中均以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的建校时间作为各自学校的起源,并在各自的校徽中明确标注。 因此,本文以“安徽省立大学”的成立为时间原点,对其进行前后排序。
本文的目的只是为了梳理历史脉络,而不是评价历史事件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 各个历史时期的教学是否可行、校长好不好等问题,本文不予讨论。
关于安徽多所大学关于“安徽大学”历史的争议,本文从笔者的观点入手,欢迎理性讨论。
1、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同源,是1954年在原安徽大学两所学院(师范学院、农学院)基础上组建的两所独立大学。 两者均起源于1928年在安庆设立的“省立大学”。“设立安徽大学”与1946年恢复重建的“国立安徽大学”一脉相承,继承和分割了原学校的资产和人员。安徽大学,是无可争议的正宗传承。
2、安庆师范大学令湖校区始建于1897年,以校址竣工时间作为学校建校之始,也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历史原因,这所学校在120多年来经历了十个不同类型、不同专业方向的学校。 而且,现在的学校是独立于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分校的。 虽然是近亲,但并不是“省属”或“国立”安徽大学的直接传承。
3、现安徽大学原名“合肥学院”。 它是在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多所大学的支持下创办的一所全新的大学。 1958年,毛泽东应邀题写校名时,直接改为“安徽大学”,因当时还没有第二所以安徽大学命名的学校,学校从此定名为安徽大学,并无第二所校名。与原安徽大学有直接关系。
01:梳理安徽近代高等教育三百年渊源
以1928年在安庆百子桥(现安庆师范学院令湖校区)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为背景,我们需要回到安徽高等教育的早期起源。
安庆作为一座百年文风盛世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重视文学、重视教育。 省立安徽大学的创办也有历史背景:清末的“安徽大学堂”是目前公认的近代安徽唯一的官办高等教育机构。 与北京大学前身“北大礼堂”同时期。
“安徽大学堂”由“求是书院”和“景福书院”合并而成。 由于“求是书院”创办较晚(1898年),在景福书院旧址办学,同时,“安徽大学堂”的办学主体是“景福书院”,其学校资产和人员。 因此,始建于1652年、历时250年的“景福书院”无疑是安徽近代官办高等教育最早可追溯的源头。
1652-1901年:旧式私立“培元书院”改为官办“景福书院”
景福书院的前身是安徽大学堂,是晚清安徽第一所高等学府。 从1652年建立到1901年关闭,历时250年。
“景福”二字出自《尚书·舜典》,“天子曰:齐,民不亲,五品不下。为弟子,尊五教,为之”。宽容。” 意思是对父亲的尊敬。 “仁义、母恩、兄弟友、兄弟尊、子孝”的思想。
1652年(清顺治九年),时任都督的李日鹏(明代学者,清初将军,汉军正蓝旗人)当时的江南省漕江,顺治四年被任命为漕江总督。 顺治十二年卒,谥忠民。 ——《清史稿》·卷240·列传27)他个人以捐资方式投入两千两银子用于教育,创办私立书院,并赐李日鹏“培源”之名。培元书院”。
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时任安徽巡抚叶九思重建书院今日网校,并短暂改名为“秀勇书院”。 不久,又恢复原名“培元书院”。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清政府下令各省在省城设立大书院,并各拨白银千两作为经费。 “政府”省教育。
1736年(清乾隆元年),清廷再次下旨,明确省城各大书院的地位应相当于“古侯国书院”,“培元书院”更名为“景福书院”(后称老景福书院)。
1853年,太平军攻占安庆,旧景福书院毁于战火。 1862年,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其迁至城内姚家口西街(今孝肃路西段,后称旧景福书院)。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晚春,时任安徽布政使于荫霖、按察使赵尔巽奉命“购田百余亩,建安庆市北门外百子桥西“校舍植树”。 景福书院迁址新址,称新景福书院。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实行教育改革,增设新学堂。 颁布法令,将全国书院改为学校,将省会城市的大书院改为大学堂。 至此,“景福书院”正式结束了其250年的历史。 更名为“安徽大学堂”,次年迁旧址与“求是学校”合并,揭开了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1902-1911:新教育十年探索——“求是学堂”与“安徽大学学堂”
1897年景福书院由安庆市迁至新址后,时任安徽巡抚邓华熙奏请清廷批准在原景福书院原址设立“求是学堂”。 这也是安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当今,宜以西学为重,以培养人才。” 1897年,邓华熙向清政府请愿开办新式学堂,并获得批准。 他在奏疏中表示,旧书院已无法再承担两校的重要职责。 京津地区已经有一流学校,各省适当设立二流学校,保证一流学校的生源。
邓华熙强调,办学的目的,不仅要重视西学之学,更要重视圣人、道理的熏陶。 学校必须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为此,新学校被命名为“求是学校”。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安徽“求是学堂”在旧景福书院正式开办。 学校共有普通学生和附加学生93人,经过三年的学习后毕业。
1901年“景福书院”更名为“安徽大学堂”后,时任安徽巡抚王志春认为“求是书院建筑较景福书院宽阔,同时培养人才。很容易对(两校)合并措手不及”,并于次年,“安徽大学堂”正式迁回城内,并与求是学校合并。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清政府颁布《高等教育机构单程方案》,规定每个省只能在省内设立一所高等教育机构。资本,目的是教授大学预科课程。 但大学机构只能“先主张设立都城,等以后各学堂蓬勃发展时,再选择较繁华、重要的省份设立更多。”因此,“安徽大学堂”更名为“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校”.
1905年初(清光绪三十一年),安徽高等专科学校由路桥迁至同安岭老景福书院旧址新建校舍,并扩建学生人数240人,实际招生300人。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安徽高等学堂”停止办学,在随后的军阀混战中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1902年至1911年间,安徽大学学堂、安徽公学共培养师范毕业生两班共104人,预科毕业生五个班近300人,本科生12人以及部分未毕业的预科生。 继续在首都大学学习。
1928-1939年: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省立安徽大学”
1921年,安徽高等专科学校停办十年后,已是民国十年。 早已享誉海内外的陈独秀、陶行知、胡适等安徽学术名人,积极倡导创办安徽大学。
1921年9月,一些安徽学者和安徽省内外知名人士向时任安徽省省长徐世英提议创办安徽大学,该提议被接受。 随后,“安徽大学创建协会”成立。
1922年春,拟定了安徽大学成立手册,组建了“安徽大学筹备处”。 3月份,筹备办提交报告,要求让筹备办立案、加盖印章(公章)、拨付资金,但由于安徽财政拮据,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1925年6月,筹备处负责人将筹备处印章归还安徽省政府,安徽大学第一次筹建以失败告终。
1926年6月,时任安徽教育厅厅长洪奎制定了《招收安徽人才咨询筹办安徽大学的办法》; 10月,新任安徽省长高士渡决定继续筹建安徽大学,任命姚永璞为校长。 后因北伐爆发,筹备处再次关闭。
1927年9月,安徽省政府成立安徽大学筹委会,推荐刘文典为文学院筹委会主任,吴承宗为工学院筹委会主任,韩安先生担任农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
1928年4月10日,安徽大学预科班正式开学,开学典礼在安庆令湖白子桥的“安徽公立法政学校”(原景福学院旧址)礼堂举行。
当时39岁的刘文典被任命为文学院院长,主持学校工作。 当年12月,因顶撞蒋介石而被免职。 农学院筹备主任韩安也因这次动乱而辞职,农学院筹备工作被废弃。
同年8月,安徽大学成立“文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10月,本科新生96人入学,其中语文专业19人、教育学专业20人、外语专业2人、法学专业32人、政治学专业15人、经济学专业8人。
1929年1月,安徽省政府宣布结束安徽大学筹建工作,撤销筹备委员会,接管并改组安徽大学,将学校更名为“安徽省立大学”,并任命程天放为时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 ,担任兼职总裁。
程天放上任后,停止筹建工学院,将文学院分为文学院和法学院。 同时,为了符合当时《大学组织法》“须设立三所以上学院,方可称为大学”的规定。 准备学校。 1929年8月,安徽大学省立理学院成立。
1930年1月,遵教育部命令,学校正式定名为“安徽省立安徽大学”。 10月,开始筹建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但未果。
1934年6月,奉教育部命令,法学院停办,筹建农学院。
1935年6月,安徽大学省立农学院正式成立。
1936年底,“安徽省立安徽大学”设有3个学院、7个系。 文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系、外语系、教育系; 理学院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 农学院设有农学与农业经济系。 学生301人(其中留学人员21人)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安徽局势岌岌可危。 学校西迁汉口的尝试失败了。
1938年春,大总统李顺清借口去重庆不肯回。 大多数老师离开了学校。 农学院院长王洪发奉命主管校务(主要是保护学校资产)。 五月,王洪发率师生撤离安庆,北上六安,后迁至立黄(今金寨)。 他派人到汉口准备设立ANDA办事处,然后紧急从汉口撤离到重庆。
当时,安大的图书馆和设备已运往湖北沙市,计划在沙市恢复办学。 但因时局恶化,办学经费丧失,遂废弃。 随后,奉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部分图书仪器由安大注册处处长洪云经湖南桃源运至湖南蓝田(今涟水市)。
至此,安徽大学已经不可能复学了。 正在重庆的王洪发、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方志、省驻渝办主任联名请省政府办理调动事宜。 到1939年夏天,所有手续都已完成。 搬入的学生有一部分是从武汉大学借来的,大部分图书被转移到国家编译图书馆,所有仪器和部分书籍被转移到搬迁到湖南蓝田的国立师范学院。
安徽省立大学是国家革命和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产物。 是民国初年安徽唯一的高等学府。 当时有“京沪(指当时的南京、上海)地区仅次于上海同济大学”的美誉。 抗战时期,安庆沦陷,原“省立安徽大学”被迫关闭。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有10年历史的省立安徽大学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被迫关闭。 这是安徽高等教育的重大损失。
1941-1949年:战时安徽继续高等教育——“省立安徽专科学校”
“省立安徽学院”是“省立安徽大学”被迫停办后,安徽战时高等教育的恢复和延续。 是当时安徽省唯一的高等学府,也是解放后安徽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0年春,迁至立黄县(钦寨县)的安徽省政府为解决高中毕业生的教育问题,发起创办安徽建筑学院。
1941年2月,为适应抗日形势需要,根据《游击区和靠近前线省市设立临时政治学院办法》,教育部同意筹建安徽临时政治学院。
1941年8月,安徽临时政治学院正式成立。 十月,学院开学。 设有文史系、政治经济学系、法学系、教育系四个系。 学制一年,学生240余人,教职员工61人。 主要培养抗战所需的干部。 。
1942年9月,学校更名为安徽省立师范学院。 开设语文、英语、数学、教育、历史地理五个科目。 学制三年,学生300余人。
1943年9月,扩建为安徽省立安徽学院,朱福鼎任院长。 设有中文、外语、数学、历史地理、政经、法学六个系,以及银行、艺术、师范三个专业,在校学生550人。 剩下的人。
1944年1月,在休宁万安镇徽州中学旧址建立安徽学院皖南分校。 设有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农林工程三个系,以及银行、会计两个专业学科。 共招收学生138人。
1945年抗战胜利后,安徽省立学院随省政府迁至合肥市郊临河集。 500余名学生通过转学考试进入国立安徽大学,成为国立安徽大学复学后最大的生源地。
1946年10月,省立安徽专科学校迁至芜湖赭山设立定点学校,皖南分院同时并入。 学院仍设有8个系、3个学科,教职工175人,学生844人。
1949年4月24日,芜湖解放。 6月,芜湖军管会接管安徽学院并主管学院事务。
安徽学院始建于1941年春,历时九年,直至1949年12月并入国立安徽大学,三迁校址、三更名,历经坎坷。 在此期间,共培养高校毕业生727名。 如果算上第一批临时政治学院的237名毕业生,总数为964人,他们被输送到全省各战线,为当时的安徽培养了大批人才。
安徽学院迁址芜湖后,购地建校,规划校园,为解放后国立安徽大学迁入与学校合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物质基础。
1946-1949年:“省立安徽大学”改建为“国立安徽大学”
1945年抗战胜利后,安徽省立大学多方努力,报请教育部批准恢复办学。 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
1946年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聘请朱光潜、陶寅、高一涵等12人成立国立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负责恢复原校址事宜。地点在安庆。 由于朱光潜拒绝辞职,陶寅被任命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主席,
11月11日,国立安徽大学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殷涛作《大学建校史》报告。
复学后,国立安徽大学设有文、法、理、农四个学院,包括语文、外语、历史、教育、政治、经济、法、数学、物理、化学、教育、农学、和林业12个系,后来又增设了园艺系和茶叶系。 1947年第一期,国立安徽大学有教职员工307人,学生1100余人。
1949年4月22日,安庆解放。 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管委员会接管国立安徽大学。
1949年12月,因长江泛滥,国立安徽大学由安庆迁至芜湖,与省立安徽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大学,是解放后安徽省唯一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02:校史之争,安徽四所大学分裂安徽大学名校
继承学校资产和人员: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是省属安徽大学的直系后裔。
1950年至1953年,安徽大学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经历了三次院系调整。 调整后,安徽大学仅设有师范学院和农学院两个学院。
1954年2月,中央决定:“撤销安徽大学名称和建制,其所属师范学院、农学院分别独立为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学院”。 同年4月,安徽省政府决定将安徽农学院迁至合肥。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学院成为现在的安徽师范大学(芜湖)和安徽农业大学(合肥)。
传承校址:始建于1897年的安庆师范学院
安庆师范大学令湖校区现有“景福书院旧址”和“安徽大学红楼旧址”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安徽多年中专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100年。
安庆师范学院没有以1652年景福书院前身培元书院的创建为建校年月,也没有以1928年安徽省立大学的创建为历史开端。 而是选择了景福学院的第二次搬迁。 新址始建于1897年,安庆师范大学官网“世纪史”栏目对此有如下介绍:
“1897年,清代安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省立学校‘景福书院’迁至令湖校区,标志着百年教育的开始。”
由于历史原因,今年以来,安庆百子桥新景府书院旧址已成为十所不同学校的旧址。
1901年景福书院与求是书院合并成立安徽大学堂后,全部人员和资产迁往安庆市芦渡桥。 先后成为安徽陆军学院、安徽陆军学院、安徽省公法政学院、省立安徽大学和国立安徽大学校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第三分校、安徽省安庆师范专科学校、安庆地区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分院相继出现在这里其他。
1980年,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分院从安徽师范大学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省属师范学院。 2016年升格为“安庆师范学院”。
继承校名:“合肥学院”以毛泽东题词命名为“安徽大学”
现在的安徽大学与解放前的安徽大学没有关系。
安徽大学始建于1958年,初名“合肥学院”。
这一点可以从合肥大学1958年8月25日下发的(58)(校办)一号文件《关于启用印章的报告》中得到证实。“我校的筹建工作已基本完成,从现在起届时,我们将使用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室核发的第00840号“合肥学院”钢印,请附上报名印章。
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视察合肥。 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合肥学院校长曾希胜请毛泽东为合肥学院题写校名。 毛泽东说:“合肥不出名,安徽大学较好”。 于是,他写下了“安徽大学”这个名字,现在的安徽大学便由此而得名。
据合肥学院(58)(校办字)26号《关于启用安徽大学印章的通知》文件称:“合肥学院已更名为安徽大学,并于10月13日启用‘安徽大学’印章”。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钢印与原‘合肥大学’印章同时作废并移交,特此通知。 付款日期为1958年10月24日。
显然,现在的安徽大学的前身是合肥学院,是一所新成立的大学。 与解放前的安徽大学除校名相同外,无其他关系。
03:在Anhui和Baidu百科全书的四所大学的官方网站上对学校历史的描述
安海师大学:“这所学校以前被称为1928年在Anqing City成立的省级Anhui大学。它于1946年更名为国立Anhui大学。它被正式建立并于1949年12月搬到Wuhu。师范大学,Hefei师范大学,Wannan大学(学校名称由Liu Shaoqi刻在Anhui工人和农业大学等,等等。被郭·莫鲁奥(Guo Moruo)刻在。
百度百科全书:“学校与中华民国时期的阿纳伊大学(National Anhui University)处于同一条线上。这是安海岛高等教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大学。其前身是在安奎(Anhui)的省级安教大学(Anhui University 1928年,并于1946年被更名为国立武士大学。安武大学于1949年成立并搬到武豪。后来经过了几个教育阶段,例如安武师师范大学,赫费尔师范大学,赫南大学,万南大学和安海·贡农大学,1972年,于1972年,于1972年。在州议会的批准下,它被正式命名为Anhui师范大学。”
安河农业大学:“这所学校起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级安河大学。农业学院成立于1935年。它于1953年成为一所独立学校,并于1995年改名为Anhui农业大学。”
百度百科全书:“安河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Anqing成立的省级Anhui大学。安教大学农业学院于1935年6月成立。 1939年的战争。1945年,国家安武大学重新建立了。
Anqing师范大学:“学校的历史悠久,是安海岛现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897年,清朝的一所著名省级学校Jingfu学院在这里开设了一所学校,这是一个世纪的教育开始。安海大学(Anhui University)在林胡(Linghu)校园的红色大楼是国家主要的文化文物保护部门,目睹了该学校的百年历史发展。1980年,在国务院批准下建立了安排师范大学。2006年,该学校被批准授予硕士学位。学位。2007年,它在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了“出色”评级。2016年,它在教育部的批准下被更名为AQING Normal University。”
百度百科全书:“这所学校成立于1897年,是Jingfu Academy。后来,它与Qiushi Academy合并,成立了Anhui大学。后来改为Anhui Armed Forces Academy,Anhui Arnhui Army Academy,Anhui Law and Politics Collegic; 1928年,Anhui Law and Politics;建立了省级安岛大学。该机构; 1946年,它改为国立安海大学; 1949年,它改为PLA海军联合学校的三个分支。 Anhui师范大学安排教学点和Anhui师范大学ANQING分支; 1980年,根据Anhui师范大学的AQING分支机构建立了AnQing师范大学; 2016年,它在教育部的批准下于2016年更名为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
安海大学(Anhui University):“ 1928年,安海大学(Anhui University)成立于当时是省会的Aqing City。它开创了Anhui的现代高等教育,并继续带来了Yangtze River沿着Yangtze River的Huai Chongqing教育文化的本质。经过多次更改。位置上,它于1956年移居到Hefei; 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Mao Zedong)董事长个人刻有“ Anhui University”的名字,这一天被指定为学校周年纪念日。
百度百科全书:“学校始于1928年4月在当时的省会首都的Aqing成立的省级大学。 ,董事长毛泽东亲自刻有学校的名字。”
(作者注:本文中的某些信息来自其他作者。我要致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