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走各的特色路,各打各的优势仗,在刀刃向内的自我重塑中,走出一条去同质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路径
近日,校友会发布了2021中国大学排名,山西省各高校在全国的排名整体大幅前移,22所高校进入全国前500名,其中率先发展的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和中北大学排名分别跃至全国第72、74和121名,比2019年分别前进了28、23和82个位次。之前,中国科教评价网公布的2021-2022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大学排名分别跃至全国第84和91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公布的2020 最新中国大学评价中,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大学排名分别跃升至全国第78和94名。
表面看,这只是三个评价体系的数字变化,但其背后深层原因是省委省政府“1331工程”和“三个调整优化”大战略的实施,是山西高等教育在转型发展背景下的超前识变和主动应变,是全省高校在产教融合中刀刃向内的自我重塑。
在“痛点”上把脉,从“结症”处下刀,以“错位、低质、过剩”为红线,三年撤销停招本科专业277个,以“小切口”带来了全省高等教育“大变局”
因同质化办学导致人才过剩是当下高等教育的切肤之痛,如何解决产教“两张皮”问题是高校改革的当务之急。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任省长时就亲自设计实施了“1331工程”,全力推进“一校一面”特色发展。2017年3月,省政府召开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动员部署会议,以实施“1331工程”为切入点和总抓手,努力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当年12月,省政府召开“全省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启动会”,正式开启了我省高校扩招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工作,拉开了深化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序幕。
山西省教育厅李金碧告诉记者,作为当时的高教处处长山西管理职业学院读一年多少钱,面对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与办学定位不一致、质量不能保证、设置数量过多的专业进行“撤停并转”,要砍掉全省高校原有专业总数的15%-20%,为新兴专业设置腾退办学空间和教学资源。很多院校都舍不得,但面对高质量转型发展需要,必须刀刃向内重构专业体系,破茧成蝶。
太原理工大学直接对接山西14个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先后撤停17个专业,新增了应急技术与管理、机器人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文物保护与修复等14个专业。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目前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总量达到30个,位列全国地方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