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咖啡》,一本揭露年龄的小说
现在读起来,这个故事显得有些陈词滥调,有一种十年前“QQ空间”流传的网络故事似曾相识的感觉。 熟悉威士忌故事的读者大概都能猜到,《爱尔兰咖啡》的故事情节与爱尔兰著名饮料百利甜酒的传说非常相似。 就连“爱尔兰咖啡”的特色——奶油和威士忌的融合——也与百利甜有关。 甜蜜是一样的,令人感叹“年年花相似,年年人不同”。 不过,爱尔兰咖啡和百利甜酒的故事还是有一个微妙的区别,那就是特殊的菜单。
是的,故事中体现调酒师对空姐纤细爱意的不仅是那杯独特的咖啡,还有独特的菜单。 一张普通人眼中平凡的价目表,却变成了调酒师写的一封独特的情书。 这张薄薄的纸竟然能承载浪漫,着实令人惊讶。
百利甜的广告恰到好处
然而,正如古人用来寄托思念的信笺在网络时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一样,纸质菜单也逐渐被电子点餐所取代。 尤其是在高档餐厅,越来越多的服务员拿着不同型号的平板电脑,而不是大型精装书。 纸质菜单真的与时俱进了吗? 食客真的不再需要这种古老的标记方法了吗? 抛开“爱尔兰咖啡”的爱情故事,菜单上是否还承载着其他难以言说的情感呢?
在菜单上的数千种风景中,我们不妨从一幅著名的画开始。
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
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 有人的地方不一定有江河湖泊,但一定有食物。 因此,菜单的历史虽然不像餐食本身那么久远,但它也陪伴了世界各地的人类很长时间。 据法国汉学家谢和鼐所著的《蒙元入侵前夕的中国日常生活》一书中的论述,最晚在宋代中国各大城市的餐馆、酒楼中就已经出现了菜单。 无独有偶,这个认证确实有一个跨越千年的“实物证据”,那就是中国名画《清明上河图》。
从《清明上河图》的中心虹桥向南走,就会看到路口矗立着两把巨大的遮阳伞。 雨伞下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银子”两个字。 旁边是三个背着担子的人。 ,买“银子”。 再往城里走,“九柱王元家”前有两个“银子摊”,其中一个卖“香银子”。
如果你不仔细看,你可能会忽略它。
饮子其实是一种饮料。 宋代人们就有饮酒的习惯。 商店里一年四季都供应各种饮品。 夏天来了,还有冰饮子:将冰窖里储存的冰块打碎,与蔗糖、果汁混合而成。 这是解暑的好方法。 美妙的事情。 由于篇幅限制,《清明上河图》的工笔画只描绘了大伞外的招牌。 其实饮料摊上会有更详细的饮料菜单。 《东京梦花路·周桥夜市》里列出的夜市小吃里有很多饮料:冰雪凉圆子、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摊贩们把每种饮料的名字都写在小牌子上。 挂起来,南来北往的食客看到琳琅满目的品名,往往会忍不住驻足喝上几碗。
路边摊如此,散落在大街小巷的主力店更是如此。 宋代时期,商业繁荣,催生了一批忙碌的商人。 由于在家吃饭的时间不多,商人往往选择外出就餐。 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商人聚集在一城,自然带动了餐饮业的发展。 业界尽力满足各类食客的不同口味:川味猪肉粉和生熟饭,南市的鱼饺和炸鱼饭,还有京味的营头汤、吉四郎面饭、石髓汤等。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美食的融合,世界各地的口味终于在富饶的宋朝融入了菜单。
如果说宋代的菜单是为食客而设,那么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菜单的起源就是16世纪法国皇家厨师为了记住意大利菜肴而发明的“备忘录”,并逐渐演变而来。向食客提供菜肴的内容。 至于菜单——说它是菜单并不合适。 最早给食客提供的菜单是一块小黑板,类似于《清明上河图》里摊位上挂的小招牌。
法国是欧洲美食的重要发源地,也是许多烹饪术语的发源地,英语中的“Menu”一词也不例外。 法语中除了“Menu”之外,还有“Carte”。 前者多指酒店准备的套餐,后者多指单点。 套餐适合酒店“批量”准备,价值相对便宜——不同的菜单对应不同食客的消费选择,也是一个地区经济是否繁荣的指标。
菜单和经济学之间的联系远不止于此。 酒店本身不具备制作和印刷精美菜单的能力,因此这项任务往往留给了专业人士。 然而,菜肴的价格往往会随着食材价格的变化而波动。 每次值发生变化时都重新打印菜单既浪费又不合时宜。 因此,逐渐发展出空壳菜单:只打印菜品,但菜单不及时更新。 将价格留空,以便您可以轻松替换以下数字。
法式菜单,哼!看谁说尹先生辛苦了
不要低估这项创新。 经济学中有一个术语叫“菜单成本”,指的是企业因价格变化而付出的成本。 这个名字来源于餐厅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重新印制菜单。 成本增加。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深陷经济危机。 由于过度的通货膨胀,许多餐馆发现重印菜单已成为一笔相当大的开支。 这一现象引发了经济学家的思考,并直接推动了新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善了“粘性”的经济概念。
考虑到菜单的成本,不得不说法国人用黑板和粉笔写菜单是多么方便。 贝壳菜单虽然可以修改价格,但毕竟不能改变菜品。 餐厅一旦推陈出新,仍然要重新印制菜单,而黑板和粉笔的结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1973年美国电影《骗子》中的赛马场景中,记分员在证券交易所正在根据扩音器的报告,用粉笔修改黑板上的数据。 在电子时代之前,这种“土布”方式确实是无可替代的。
《骗子》剧照,远处的小黑板上用粉笔写着数据。
菜单的形式及其内容都具有经济学意义。 1892年英国上诉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诞生了一个名为“Puffery”的法律术语,指的是含有吹牛成分的广告。 “Puffery”的意思是“赞美”。 中文没有相应的法律术语。 根据《广告法》第四条,它只能被翻译为“含有误导性内容的广告”——而菜单正是这个“Puffery”的重灾区。
为了增加食客的购买欲望,很多餐馆、咖啡馆、甜品店都在菜名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榛子金融家、黄西瓜、干小麦饼干……这些都是曾经令《波士顿环球报》难以理解的菜名。主编Brian McGliot气愤地说:“(我)需要一本大字典,一本101生物课本,还有一套”《自然拼写智慧入门》(来认识这些菜名) )”。
心痛
无奈的布莱恩·马格里奥可能从来没有见过中餐馆的菜单。 汉字以丰富的寓意着称,一些中餐馆的菜单更是让食客们想象力丰富:炖鸭堪称“春江水暖”,虎皮肉堪称“松林咆哮”,西红柿炒鸡蛋甚至可以理解为“关公打秦琼”——因为传说中关羽和秦琼的脸都是红脸黄脸……我国《广告法》并没有规定“虚伪”,但现实中生活中,菜单上确实少不了“蓬松”。
当然,还有很多既得体又雅致的菜名,如珍珠玉白玉汤、金玉满堂、红嘴绿鹦鹉等,早已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优雅佳肴。
无论文化传承还是经济运行,有一件事是不可否认的:在漫长的美食岁月中,承载着菜单的纸片早已沾染了人类浓烈的集体记忆。 然而,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纸质菜单正在从越来越多的餐桌上消失。 Morning Cooking和Mu Cuan的厨师们不一定会沉迷于爱尔兰咖啡风格的情结,但酒店经营者一定会介意“菜单成本”带来的业务开支。 餐厅里的男女相互交织,“食客的心很容易改变”。 每年都会发生断桥事件。
简单的菜单有时也很美味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令人兴奋的变化可能发生在2012年,当时海底捞火锅采用了iPad点餐系统。 彼时,iPad刚刚诞生不到三年,在很多人眼中还是个稀罕物。 海底捞火锅的“富贵”瞬间震撼了很多食客的心。 在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中,旧的纸质菜单也显得过时了。 。
此后,电子点餐系统逐渐普及。 确实,平板电脑的成本比一叠纸质菜单要高得多,但可以随时修改,可以实时同步。 这里轻轻敲击桌子,那里的厨师就会收到提示,将食材放入锅中。 。
电子菜单确实比纸质菜单方便
然而,总有一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 就在海底捞火锅建立iPad点餐系统前几个月,一位杭州居民收到了一个来自比利时的包裹。 使用的包装纸是楼外楼几十年前的菜单。 一张三折纸板支持简单的印刷和优雅的插图。 更让人怀念的是,菜名都是用毛笔写的:松嫂鱼汤、西湖醋鱼、桂花板栗汤、宫保甲壳素。 ……
菜单上的电话号码只有五位数字,说明该菜单至少是在20世纪90年代杭州电话号码上升到六位数字之前制定的; 有趣的是“宫保李鸡丁”这道菜,“李鸡丁”本来应该是“里脊肉”。 楼外楼犯这样的错误,很可能是受到1978年至1986年实施的“第二次汉字简化计划”的影响——虽然“吉”不是“脊”的第二次简化版,但在简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国字,这个错误蕴藏着革命精神。
追溯到共和国的历史,菜单上甚至不再有图片。 一张粗糙的纸,有时标有表格。 一侧用硬笔或毛笔写着菜名,另一侧是价格,加上“四舍五入的分”等货币单位。 比较讲究的还可以油印,这在一些老字号的餐馆里比较常见。 一页纸上可以密密麻麻地写上一两百个菜名,最上面还会加上餐厅的招牌。 这样的菜单谈不上漂亮,但在物资匮乏的时代,这些整齐简单的菜单却能勾引不少食客的胃口。
那些荒芜的岁月终究已经过去了。 随着世界变得更加光怪陆离,餐桌上的菜单也逐渐成为了艺术品——尤其是在异国主题餐厅,食物背后的文化和风景不可避免地印在了菜单上。 娘惹菜肴采用传统巴巴服饰绘制,日本菜肴搭配越前烧陶器,黎巴嫩烧烤则可以以黎巴嫩山脉和海滩为背景。 食客在垂涎欲滴的同时,也品味到了文化。
小小的菜单上不仅承载着男女的美味佳肴,在看似老套的文字里,字里行间还隐藏着太多岁月的迷恋。 除了每个字对应的菜品和饮品外,一些餐厅还推出秘密菜单,同时出售美味和惊喜。 最出名的大概就是美式快餐“In-N-Out Burger”的动物主题汉堡和薯条——看完这个,你是否不自觉地想起了爱尔兰咖啡的故事?
或许有一天,所有人类的餐桌最终都会被电子菜单占据,但纸质菜单中的故事却足以让食客回味、珍藏一生。 这是菜单上独有的古老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