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喜欢布置很多作业,上课喜欢骂人并且不愿意听别人意见的语文老师是什么样的语文老师?

教学设计2021-11-19 06:55:30admin2

就一般的个老师啊,只晓得哈到认真,使蛮劲。 学生,大概,都不太喜欢他(她)了,这类老师真可怜,真糊涂,吃力不讨好。教书教到“老师累,学生疲”的境界,也是比较低了。

子曰的“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他们可能忘记了。我国古代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里的“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他们大概也不知道。

没办法,赶紧努力学习,考上好的上级学校,去遇见优秀的老师吧!(欢迎关注,更多精彩回答,值得期待)

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什么?

语文教学必须注意人性的启蒙。所谓人性,就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时下有些学生,缺乏的不是聪明才智,而是作为一个人所应具有的正常的情感特质和思维常态,常常表现出冷漠自私、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缺乏同情心等影响人的发展的负面品性。

著名刑侦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讲过一个故事,说二次大战时,一位集中营幸存的中学校长曾写给所有老师们一个请求:“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成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这是所有的教育管理者、学科教师以及所有的家长都应该谨记的一句话。

而语文学科丰富的文学与人文素材,使其在人性启蒙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翻开中学语文教材看看,有哪一篇经典美文、名家名篇不具有丰富的人性内涵呢?《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和广阔胸襟,《背影》中父子之间至真至纯的亲情,《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在祖国危难时的情感激荡和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这些情文并茂、文理兼容的佳篇,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挖掘教材以及其他教学素材中的人性内涵,让学生在吟诵、阅读、品评、情感熏陶、享受艺术中得到人性的启蒙和感化。

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文化意识的培养。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性情气质会不一样,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态度也不一样。

一个具有文化意识的人,往往显得真诚、美好,气质平和,而且理解能力强,富有进取心,适应性好……

文化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爱默生所说:“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埃尔也说:“文化,就是对人进行智力、美学和道德方面的培养。”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强文化意识的人,向学生推介先进文化,让学生接触、接受优秀文化,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使文化渗透人的一生,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在2000年,当时初涉初中语文教学不久的我,有幸到广东省实验中学跟岗学习,语文特级教师罗易的课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罗老师非常注重和善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他常用《咬文嚼字》等流行杂志来上课,很注意指导学生关注当代、身边的文化现象,他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单从题目来看就不一般:《广州街巷文化》、《哈利波特的魔力》等,可以想象,这些学生浓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底蕴,必定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罗老师重视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理念和灵活多变的引导方式很值得语文老师学习。当然,如果研究一些当代语文名师就会明白,重视阅读,重视教学中的人性启蒙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可喜的是,随着2003/2017两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行,这种注重文化意识培养的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落实,语文教学会越来越回归本质。

语文教学应着力于人的终身发展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更是人文性学科。教会学生运用语文的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语文教学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教育效应,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发展意识和良好的品性。

语文,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谋生的手段,更是渗透人的一生的思维意识和思想素质,语文教学应该着力于人的长远发展。——可惜的是,很多人,包括一些语文老师,都觉得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是正确的“空话”——这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悲哀之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