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行为习惯的课题有哪些

小学家庭教育2021-04-15 22:54:53网络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人类迈进了二十一世纪。她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她也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终身学习能力;她更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她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养成这个习惯,将成为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主宰人的一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深层交流,不仅具有人与人的言语交际特征,而且突出地反映了人与文本的对话。因此,学生在读文章时对文章的感知、理解、体会、反思、运用更是体现为一种深层次的能力,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日倍增,教师应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让孩子从小开始发展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需要学校创设氛围,也需要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是一项系统的,重要的,持续性强的工作,经常训练,逐步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大量阅读有益知识,读后有所收获。
当前,受应试教育、多种媒体、功利化阅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家长对学生阅读的目的持功利性观点或否定态度的居多,大量的书写作业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导致可供其独立支配的阅读时间更是微乎其微,再加上电视媒体的消极影响,缺乏正确完整的阅读习惯培养体系指导,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学校阅读习惯培养的资源,针对学生现状,开辟多种途径,积极培养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改变目前小学生“做题多、读书少、兴趣淡、能力差”的状况,逐步达到课程标准。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小学生学会自主选择有意义的材料进行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伴侣。
三、现有研究水平
课题负责人曾经进行过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具有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参与本课题研究和实践的都是年轻老师,他们负有激情,充满朝气,有做好本项工作的强烈愿望,在加上他们观念比较新,方法比较多,这为本次课题研究成功提供了强有力准备。
四、可行性分析
学校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全体学生家长支持,具有阅读时间,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理论水平比较高,授课基本功比较扎实,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比较超前,工作热情比较高,相信他们能够团结在课题组周围,认真负责地、出色地完成这次研究任务。
五、过去一年所做的工作
(一)教育教学通力合作,进行资源整合
学校为高效率地开展工作,将能够整合的工作进行整合。阅读工程与习惯培养进行整合,就是其中之一。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宣传阵地的建设,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减轻了班主任的压力,使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一盘棋。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针对学生阅读空间小的现状,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了阅览室、读书吧、读书走廊。最大限度地开辟开放式的阅读空间。
(三)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
1、班级图书角
学校根据现有的条件,每学期把图书室的图书下发到各个班级,建立图书角,各班选派图书管理员,对图书进行管理和阅读登记。学生则利用午间、课间、自习的时间进行阅读。每学期图书更换一次。这样一来,解决了学校阅读空间小的难题,学生小干部也得到了锻炼,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阅读。每学期末,学校根据学生读书情况评选校级“读书小状元”,进行表彰。
2、发挥宣传阵地作用,搭建展示平台
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开辟了好书推荐栏目,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有意义的图书,介绍给大家,共同分享。学校少先队建立的队刊《心蕾》是奥运之前建立的校园刊物。奥运之后,学校将它作为宣传阵地之一,刊登学生的优秀作文、读后感,为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提供空间。
3、召开主题班会
为配合阅读工程的开展,德育处组织各班召开阅读兴趣、习惯为主题的班会。各班以读书成果汇报等形式开展活动,促进了阅读工程的开展。
4、与灾区小朋友共读一本书活动
暑假期间,三里屯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参与了远洋之帆基金会开展的“北京、四川灾区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学生在暑假中阅读有意义的图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