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养成性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小学德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基础道德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养成性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半功倍的问题,甚至是终身难以弥补。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十分重要。独生子女在家里得到太多的关爱,基本的生活能力得不到培养,如果学校也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将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近三年,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放在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其内容偏重于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收到一定的成效,得到家长的欢迎,社会的肯定。如果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去实践,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课题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1、善于自我保护的习惯
2、懂礼貌的习惯
3、讲究卫生的习惯
4、喜欢运动的习惯
5、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6、勤俭节约的习惯
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8、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与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要遵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差异性原则
3、协同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5、求实性原则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文献法
2、教育行动研究法
3、案例研究法
4、问题研究法
(三)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
1、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性教育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3、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性教育研究课题调查报告
4、教师论文,案例等参与评奖并编专辑
四.课题实施的计划与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10月
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工作进行总结,准备参加省课题研究。
(二) 起步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1月
撰写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成立科研小组,举行开题仪式,进行相关培训,确立子课题,成立子课题小组,做好子课题计划、方案等
(三) 运行阶段:2007年2月——2008年10月
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四)总结阶段:2008年——2008年底
撰与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上报总课题组。
五、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的组织
1、加强领导,分工细致,统筹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238643034安排,精心组织。
2、认真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3、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4、拓宽研究渠道,吸引家长参加有关活动。
5、人员经费保障。
(二)对研究主体的相关要求。
1、重视课题实施,出专人管理。
2、及时参加课题组各项活动。
3、注重过程管理,建立挡案。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徐汉林编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海豚出版社2005年9月
2、青华编著《这样培养好习惯》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3、邵夏珍编著《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5月
4、纪康保《细节教育》华文出版社2005年5月
5、《卡尔威特的教育》京华出版社2002年4月
6、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问题教育》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
8、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问题孩子》大众文艺出版社
9、王东华出版《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中国妇女出版社2002年1月
10、孙云晓、胡霞《“较量”背后的沉思》海燕出版社2003年11月
11、孙云晓主编《体验成长》]天津出版社2001年1月
12、卫华编著《21世纪我们这样做家长》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