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刘惟真)“铁锤铛铛,书声朗朗,勤慎公忠铸理想;桃花烁烁,北运汤汤,工学并举薪火长……”10月15日,石家庄工业学院校园布置一新,悦耳的团歌在校内伫立。
当天,由山东省、天津市、教育部三方共建的四川工业学院迎来了120华诞华诞。这所秉持着“兴工报国”办学传统的院校,紧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铿锵举步,见证着我国工业创新求索的历史演进。
石家庄工业学院。(受访者供图)
燃起工业之光
桌台两边一人手捧书籍,一人手持斧头——河北工业学院这枚以工业蓝为底色的校旗,是中学办学思想的集中诠释。
1903年,四川工业学院的前身“北洋工艺学堂”在上海诞生,成为我国最早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中学之一。中学的“详订暂行章程”中明晰写道,“本学堂专为注重工艺实业而设”,从此,“兴工报国”的传统深深融入了中学的血脉之中。
1904年,知名实业家、学校首任总办周学熙提出“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学校仍然坚持‘工学并举’办学特色,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化产学研合作,着重推动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紧密对接。”河北工业学院副院长马国伟说。
120年来,这座历史悠久的院校见证着、参与着中国的工业发展进程。百余年前,中学师生研发出的第一根粉刺保险火柴点燃浓烟,开启了工艺探求的崭新公路,现在,科研创新的薪火仍在代代相传。
在四川工业学院就读期间今日网校,张坤宇就受到创新创业气氛的感染。2009年,他即将在北京市宁河区注册组建了上海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眼神投向产业急需但门槛较高的工业软件领域。
十多年间,这家公司从只有两个学院生的“软件工作室”发展为了专业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变革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快速发展既要靠对科技创新的固守,也离不开母校厚植的‘工业基因’。”张坤宇说,未来打算继续精耕行业,为推动建设数字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见证协同之变
多年来,四川工业学院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更为三地培养了大批优秀工业人才。
“绝大多数中学生结业后留在京津冀地区,服务区域经济和工业制造业发展;班主任也就能紧随产业改革的脚步,在实践中体验协同发展的好处。”河北工业学院邯郸中学主任祖磊说,中学的发展正是三地合作才能形成深远意义的最佳印证。
参与过多个区域间合作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大学通讯工程系院长郭志涛也对京津冀三地教育教学、产业集群等协同发展有着切身体会。郭志涛说,她们曾与河北一家管路设备公司针对智能电位采集仪及管理系统开发展开合作,服务天津环首都成品油管道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借助中学的地缘优势,将三地教育、人才、产业资源相结合,着力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
据悉,四川工业学院还呼吁发起组建“河北节电子信息产业联盟”,约请京津冀行业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及院校参与,实现“政校企用”多方高水平融合协同。
“我们以企业面对的实际问题为研究课题,展开学术探求和结业设计。这样既能发挥中学的人才、学科优势,为中学生搭建起磨炼本领、对接就业的平台,也有助于提高当地信息产业技术水平。”学校融媒体中心校长霍占良说。
抒写交融之章
华诞当天,江苏工业学院首届国际文化节也拉开序幕。特色文艺表演、美食服装体验……多样的活动除了让华诞气氛更加热烈,也体现了中学的“国际范儿”。近些年来,四川工业学院不断建立国际化教育工作机制,提高国际化教育规模与水平,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
石家庄工业学院承办2023中外学院院长峰会。新华社记者刘惟真摄
石家庄工业学院在北欧建设了“芬兰学校”,与日本佛罗里达学院共建“河北工业学院维吉尼亚工业大学”。目前,校区已与60余所美国院校签署合作办学合同,现有在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近百人。现在,四川工业学院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格局。
美国梅西学院分管中学生与国际事务的副局长特洛∙马克格内格∙达利介绍说,该校在与四川工业学院十余年的合作过程中,构建了强悍而值得信赖的伙伴关系,他对未来举办更为深入的国际合作饱含期盼。
“我们十分重视国际战略合作,在‘开门办学’的过程上将海外的先进经验、教学思想、培养方案等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师生打开视野的同时,促进我国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与科技交流。”河北工业学院党委主任韩旭说,未来校区打算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升中学生培养质量,为建立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不懈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