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是高中语文老师,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越博学越好,老师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除此之外,还要给这个水桶装上水龙头,这样,就有源源不断的新水。我从做高中语文老师一开始,就把课文中出现的所有作者,包括鲁迅、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苏轼、李白、莫泊桑、欧亨利等人的逸闻趣事,全部用心整理了一遍。上课介绍作者的时候,我从来不会照本宣科,而是从逸闻趣事角度去讲解这些人。 例如,我在讲授《呐喊自序》一文时,必然要讲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事。对于这件事,不仅学生生厌,老师自己也会觉得没意思。那么,能不能用一些逸闻趣事,去讲鲁迅弃医从文呢?当然可以,首先,鲁迅为什么要学医?那是因为他老爹得了痨病(如今的肺结核病)被中医坑死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他小时候天天跑典档铺,都卖完了,所以鲁迅在文中才骂“中医是害人的庸医”。还有,我在讲授郭沫若先生《屈原》(节选),当讲到婵娟指着宋玉骂道:“你这个无耻的叛徒”时,我就讲到郭沫若的剧本原来是“你是个无耻的叛徒”,这里面把“是”改成“这”,而这一改变,是当时饰演婵娟的张瑞芳在排练时改的。我当时向同学们提问,一字之改,好在哪里?同学们回答说“这,才是铿锵有力”。后来我又补充一下,当时郭沫若正在台下看话剧演出,等到谢幕时,郭先生走上舞台,握住张瑞芳的手说:“你是我的一字之师啊”!讲到这里,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
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如果这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说明,图片转自百度,与文字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