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品析

教学设计2021-04-23 06:24:23网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李立艳(崇左市江州那隆镇中学 广西 崇左 532208)【摘 要】文章语言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因此,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学重在教会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关键词】语言;品析How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development student to the article Xi of the languageLi Li-yan【Abstract】The article language is a reader to comprehend a work thought contents and realize author thought the bridge of affection.Therefore, the language teaching be an importance contents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Be a language teacher, I think language teaching heavy at church student study language, comprehension language, backlog language, and usage language.【Key words】Language;Article Xi文章语言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因此,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学重在教会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品析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品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它要求学生重在感知、重在理解、重在领悟,在深刻感受基础上,进而获取新的信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进行语言的品析呢?1.讲关键字词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除了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和理清文章思路,还要精讲重要段落和精彩句子。为了深入体会和品味文意,要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品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语境品味词语,主要是看词语用得是否恰当,是否富有表现力,是否突出文章主旨题意。在景物描写中,关键词句最能反映景物特点,又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比如朱自清的《春》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嫩嫩的,绿绿的”强调突出初春小草嫩绿特点,让学生一下子能感受到能工巧匠的作者面对大地春回的生机勃发的喜悦之情。描写人物行动的动词往往起到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眼,人物的性格的和作者的情感便突兀如峰了。如鲁迅的《孔乙已》,非常经典的表现孔乙已的动作的词“排”、“摸”,把孔乙己的灵魂被毒害之深和不幸遭遇揭露得入木三分。可见词语品析,是指导学生理解、分析、品味、欣赏、运用字词的阅读教学过程,是永远不可忽视的学习语言的基本活动,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文本研读活动,是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学习活动。在任何课文的教学中,我们都要关注它的教学设计。2.析精彩句子初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手,那一篇篇精美记叙文或华美精彩或凝炼含蓄或优美流畅或质朴动人,可谓处处闪耀着作家智慧的光芒。学生对其文句进行赏析,不但可以提高对文字的鉴赏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文章中一些精髓的句子,如总起句、总结句、议论句、抒情句、过渡句等。教师要善于把握并恰到好处的指导,教给学生分析方法,体会它独到的写法,让学生有所领悟,对理解文章主题起关键作用。可以从修辞角度来品句子之精妙。作者善于用生动优美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或塑造形象。让人产生共鸣,留下深刻印象。有人说,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修辞运用的过程,我很赞同这句话。一篇优美的《春》,就是作者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式所连缀而成的。请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此句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们对春的盼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之信使驾着东风来了,春姑娘已迈步向我们款款走来。可从表现手法来分析句子之作用。从广义看,文章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欲扬先抑、想象联想、正侧结合等,但品析句子时,我们最主要是从句子的描写手法、表达方式、反衬、烘托、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画龙点睛等方面切入。如高尔基的《海燕》文中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描写海欧恐惧、海鸭被吓坏、企鹅躲藏,来反衬海燕勇敢和坚强,通过鲜明对比更突出海燕大智大勇的形象。从联系上下文入手品句子之深意。作家写文章手法不一,艺术风格各异,语言特色也大相径庭。有的通俗质朴,有的含蓄隐晦,话里有话,言外有意,这就有必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这句话富含哲理性,从上下文意理解它告诉我们:个体生命是有止境,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应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在理解分析中学生获得人文教育,当生活中遇到不幸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当然品析句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可以分析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等。 3.读精彩语段诵读是品味语言的重要方式,更能培养语感能力。学生在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中,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和连贯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增强对语言的鉴别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朗读的语调,节奏和生动形象的语汇中,领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学习《在山的那边》这篇现代诗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朗读方法,除齐读外,可先让学生自读,后提问个别学生朗读,再放录音范读,让学生体会范读的速度,声调的高低抑扬,感情的变化等,再让学生试读,揣摩体味,这样就能使学生感知:奔向理想人生的征途是漫长的,但只要百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新诗如此,古诗更需朗读,古人云:“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理可见一斑,那么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也当然要读了,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通过熟读成诵,积累多了自然就成“渠”了。诗文如此,散文亦然。如《春》、《济南的冬天》,也是要采取多种朗读形式,用心体会,就能理解作者对祖国山山水水那股赞美之情了。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也会自然而然的品味出作者语言的奥妙,并体会其深刻含义。4.品文章深层内涵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部分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内容含蓄语言凝练,在一些精妙词语、句子、段落处,作者独具匠心的为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深层内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范进中举》中范进知道自己中举后发疯的描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往后一交跌倒了,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这一精彩绝伦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范进喜极而疯的疯态。通过如此的分析,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的灵魂的残酷性。象这样的文学名著中的精彩章节和片断,让学生仔细阅读,细心咀嚼,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的。总而言之,生活处处有语文,学生通过不断品析和积累语言,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