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寒衣节是谁写的

演讲稿2021-12-24 16:28:17admin2

河北邯郸诗人李广俨《七绝·寒衣节》:


北风凌冽转蓬飞,遥寄相思故土归。 父母坟前香一柱,涟涟涕泪送寒衣。
“句子迷”有无名氏的《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 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 冥途冷远念家尊。

寒衣节习俗。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古时候的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哪些习俗流传至今?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下。

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

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寒食节有哪些习俗有以下7个:

1、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zhi前被视为“野祭”。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2、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3、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4、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

5、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6、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着,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7、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说起寒食节,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熟悉。那么,什么是寒食节?

事实上,根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那么,寒食节的起源是什么?

事实上,说到寒食节的起源,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重耳。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那么,在寒食节这天,都有什么习俗?

第一,祭祖。在寒食节这天,人们也会像过清明节一样,去拜祖先,还有扫墓,人们会带上鸡肉、酒、香烛的祭拜的东西,然后去祖先的坟头祭拜。

第二,吃寒食粥。寒食节那天,人们都会提前准备好冷面冷食的东西,在这天他们会吃一种粥,叫做寒食粥。

第三,插柳。在这天人们会把柳条插在门前,意思就是用来避邪去灾祸的,能够保佑家人的平安。

第四,踏青。在祭扫完之后,一家人以及亲朋好友会相伴郊游。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