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

教学研究2021-04-16 19:21:39网络

一、课题名称:整合乡土资源,优化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为求得农村小学美术进一步的发展,办出特色,寻求教育思想和教育现实间矛盾的合理调和,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美术教育如何更加突出农村乡土特色,尤其是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如何开发与学生生活相融合的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就成为美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以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一直是我们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三、课题的界说:
1.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渗透,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2.美术教学是指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运用农村乡土资源学习,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并且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条件分析:
我校地处安庆市怀宁县境内,是铜陵市远郊一所农村小学,是铜陵市郊区素质教育窗口学校,电教设备达省一类标准。组长徐善民,小学高级教师,教导处主任,郊区教育局第五中心教研组组长,2007年9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曾参加省级课题《工矿区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困难、缺陷与补救问题的研究》并于2006年12月顺利结题,参加市级课题《新课程识字教学与学生个性差异和谐发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并于2007年9月顺利结题。参加过省、市教学研究活动;在市、区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多次获奖,曾在国家级等刊物上发表过教学论文,在课题研究年限一般不会调动工作。副组长陶世友,小学高级教师,郊区教育局第五中心教研组教研员,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曾参加市、区美术城乡交流观摩课和郊区素质教育美术公开课教学并得到同行的一至好评,2004年教师节参加铜陵市教职工美术书画展获奖,2006年教师节参加区教师节才艺展示,撰写的论文在市、区级发表、获奖。
五、理论依据:
A.《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美术课程标准》。
六、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旨在通过整合农村乡土资源寻找新的美术教学资源,丰富美术课堂教学,从而优化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推进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激发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美术学科教学质量。
1、考察、分析小学美术教材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与实际困难,研究城市小学与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存在的差异性。
2、如何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结合农村乡土资源,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推进农村美术教学改革,提高农村学生的绘画兴趣,加强农村学生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七、研究的重点、难点:
重点:考察、分析研究城市小学与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存在的差异性。
难点:整合农村乡土资源,研究出符合本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部分内容以充实小学美术教材,突破传统的单纯的依托教材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优化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资源。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具有综合、探究性强的特点,指导农村小学结合乡土资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需要采取多种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对比研究、个案研究、教育经验研究法等。
九、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徐善民,小学高级教师,教导处主任,郊区教育局第五中心教研组组长。
课题组副组长:陶世友,小学高级教师,郊区教育局第五中心教研组教研员。
课题组成员:戴叶来、苏传胡、王琳
十、研究计划:
(一)准备阶段:2008年2月—3月成立课题组,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0月
1、课题实施方案
2、个案分析。
3、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1月—12月
2009年11月—12月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并接受课题组验收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出符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部分内容的报告及实施方案。
2、研究发表一批论文。
3、总结一些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十二、研究经费:由学校自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