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校认真开展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使我感触很深。
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已经72岁的杨善洲如今隐居在大亮山的浓荫之中。1986年,他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此后便在滇西这片海拔2600多米的荒凉山坡上开始他60岁以后的人
生。对于他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有人劝他,退休了就好好地安度晚年,何必还受这份苦呢。杨善洲没有解释,他似乎从来就不爱解释。人嘛,各有各的活法。让家乡的大亮山那片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长满树木,这是他很早以前的一个梦想,只是那时他还当着地委书记顾不过来。如今退下来了,可以一心一意地实现他从前的梦想了。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杨善洲当时的职务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这是个无需组织任命也不拿一分工资的职务。当然林场雇来的工人是要发给工资的,因为他们要用工资去养家糊口,而杨善洲有退休工资。后来林场过意不去了,执意要给他工资,他才接受了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林场给他增加到每月100元,理由是因为物价上涨,林场的伙食标准比从前高了,这次杨善洲没有拒绝。
位于施甸县城西北边,距县城60多公里的大亮山,平均海拔2600多米。在这里你看不到一点树木的影子,只有一望无际的荒凉和空旷。杨善洲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立林场实现他的绿色的梦想?一个曾和他在一起工作过的人告诉我,杨善洲在施甸县当县委书记时曾徒步在大亮山走了20多天,大亮山的荒凉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个地方只有栽树,不然永远也富不起来。退休前他两次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当地农民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要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高原上,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建立一个5万亩的绿色王国。
大亮山多了个赶马老倌马帮一直是大亮山一带绵延不绝的人文风景。畜力是这里用途最广泛的资源。杨善洲从地委大院里消失后,大亮山就多了一个赶马人。大亮山一带的群众有叫他大爹的,有叫他大哥的。林场食堂开饭时,你肯定能在林工中间发现他的身影。他说他从50年代当区委书记时就和职工一起吃饭,他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要把大亮山方圆几十里的不毛之地变成森林,需要时间和金钱。而这些他都很不宽裕。于是他让林工们除了种树之外,平时带上工具,只要看见路边的树苗就挖来移种到大亮山上。他把家里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地委宿舍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便在大亮山上自由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了。他有捡果核的嗜好,每次回到城里,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地委宿舍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这自然让一些人有了想法,一个原地委书记居然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可是他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他说,你不要想着你是地委书记,你就无所谓了,不出钱又可以发展生产,何乐而不为。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自然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杨善洲便利用这个节日到街上捡果核。女儿不愿意了,他说是不是给你丢脸了,那以后你就不要说你父亲是杨善洲。如今只要到了大亮山,你就会看到杨善洲拾来的果核已长成一片美丽的果树。在大亮山,他常常独自走到高处,无言地凝视着远处依然荒凉的背景下生长着的大片美丽的绿色。他的身影与此时的环境融为一体,这时你会觉得他简直就是一棵树。他选择了大亮山为他的人生做最后的修炼。
用生命换来的亮丽绿色大亮山林场的用树枝搭起的窝棚和帐篷是在油毛毡房建起之后才消失的。云南省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了100多万元,林场贷了90万元。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建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还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此后杨善洲和他的林工在里面一住就是10年。直至1997年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林场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
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着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
“ 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杨善洲老书记最本质的精神所在,学习老书记就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做一名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好党员。
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教师,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