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端午节的时候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要说端午节安息

话题作文2021-06-06 01:32:33admin2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

端午节快乐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话说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也称“端阳节”,五月五日的月、日都是“五”,所以民间又有“重五节”之说。端午节来历曾有多种说法。

  吴越民族祭龙说。坚持此说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人文学家闻一多先生。他在其撰写的《端五考》、《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两篇文章中详细论述了吴越民族由祭龙、祭神而产生端午节龙舟竞渡、娱神娱己的江南民间习俗。
  

  追念爱国诗人屈原说。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生于湖北秭归。因其“博闻强记,明于治乱,闲于辞令”而受到楚怀王重视,官居“左徒”之职(仅次于宰相)。屈原革新政治,推行强国之策,但楚怀王却听信谗言,疏远屈原,后太子兰当政,屈原又遭流放之刑,因倍感朝廷腐败,救国理想破灭,乃写绝笔诗篇《怀沙》后,于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传说屈原投江后,楚人哀亟,恐被鱼食之,乃集众划舟寻觅尸体,并投米粽于江中以祭之,久之,形成端午节追念屈原的习俗。

  夏至懋日说。此说源于夏商周三代。古人视夏历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认为“中夏之月瘟疫、瘴气漫延,毒虫滋生,宜禊祓、禳解。
  ”于是,古人创造出许多驱毒、祛瘟的方法。如插艾蒿、悬葛蒲、制香袋、饮雄黄、浴兰汤、剪雄鸡、画符图……其中许多习俗延传至今。

  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吴、越之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求和。伍子胥竭力反对,吴王大怒,赐剑令伍子胥自杀,伍不惧死,只求吴王在其死后把他的双眼挂在城门上,他要亲眼目睹日后越王勾践如何战败吴国。
  之后,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但也另有一说,伍子胥是被吴王抛入江中淹死的。伍死后化作“波神”,于是吴越民间便产生“端午迎波神”的遗俗,并自成一说。

  总之,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升华,特别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形成以追念爱国诗人屈原作为节日文化的灵魂,自春秋战国至今,延续两千多年从未间断,可以用“源远流长”四个字来定论了。
   。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