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 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如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正在“裂变”,探究式教学已成为教师的首选;教师对传统意义上的中差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构建了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等。
但因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思维习惯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许多问题暴露出来,值得重视并加以改进。 (1)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思维模式仍然左右着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2)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中,忽视了三个问题:a。
强将调能力培养,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b。强调教学创新,忽视了教学常规要求;c。强调多媒体运用,忽视教师基本功训练。(3)受新课改理念对教师观念及教学形式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课堂上出现了形式化的东西,比如学生活动形式化,为活动而活动,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意义;教学语言形式化,很多的老师在课堂上出现了“你喜欢怎么学就怎么学”“你愿意学哪段就学哪段”“你选择其中一项作业来完成”等等;课堂评价语言同样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有些老师的一节课上会出现二十多个“很好”,这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能不说是一个阻碍。
(4)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使用基于表象,只是作为上课的依托,教学内容的确定,不能活化、精设、拓展教学内容,致使教学肤浅,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若能得到又好又快的解决,会给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推进新课改向更高、更好的目标迈进。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世界各国的教学改革都日益认识到把发现和创造的因素引入课堂的重要意义,不仅使学生掌握摄取知识的方法,还注重使他们具备科学创造的精神修养;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研究”。美国出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方法”、“合同教学法”、“ 能力本位教学法”、“基地经验教学法”等,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竭力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强调“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立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
在日本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特征可概括如下:“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盘托出教学设计,凸显活动的目的性,为学生基本能力的“天然”养成费尽苦心,引导学生思维和话题的走向,使讨论焦点化,融入了血液的鼓励性评价,充分关注差异,关键时刻给予特殊的帮助,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
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这是世界各国对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在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的同时,世界各国也在调整、强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内容,关注学生体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1。政策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为本课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2。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的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创新,因此,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3。儿童公平接受教育的要求。
面对新世纪的竞争,儿童接受的教育必须是优质的,高效的,利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三、课题研究的条件1。学校设施条件 我校是市政府投资1760多万元新建的学校,学校具有完善的教学设施、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学校建成了可以容纳200多人的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和两个计算机教室,投资120万元新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
学校为残疾儿童建造有无障碍通道及专用电梯。25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和1000平方米的室内风雨操场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2。组织保障机制 自领题以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课题小组。课题负责人岳校长有着多年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曾参与过市级重点实验课题,带领并指导老师完成了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葛校长曾负责主持“孩子的教育从良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实验课题搞得有声有色。教导处两位主任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也曾参与了省市级重点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为该实验的实施积累了经验。3。实验教师队伍 我校教师,来自宝鸡市县区19所学校,都是通过全市公开招考选调的优秀教师。
多数老师是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他们朝气蓬勃,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实验课题组的中坚力量,保证了课题的实施进程和力度。 4。学生资源 我校学生均属差转生,其固有的学习方式、思维能力等参差不齐,利于教师对实验前期素材的搜集与整理,也便于教师的实验操作。
50多人的班额,为教师全面施行教学改革措施、整体提高学生水平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四、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 1。新课程下改善已有问题的教学设计; 2。新课程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3。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育科研推动教学质量; 4。
整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析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准制约课堂教学重建的因素,确立个人子课题; 2。改进目前存在问题的策略研究; 3。教师对新课程资源的最大开发、有效利用、全面整合的研究; 4。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利用的研究; 5。师生双赢、优质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六、课题研究的变量 (一)、自变量 1。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因素。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合作,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实验、实践环节,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因变量 1。实验班学生与对比班学生相比有显著差异。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到明显提高,个性得到健康弘扬。 2。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教研意识和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人文精神发生积极变化。 4。学生无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里负担,各个学科都能够协调发展。
(三)、无关变量 由于本实验为多因素实验,为了归因明确,有必要对无关变量进行适当控制。 1。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并保持相对稳定,中途不得差转学生。 2。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和班主任管理水平等基本相当;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来源、知识基础、性格、兴趣爱好等均无较大差异。
3。保持正常教学秩序,不增加课时和额外课业负担,不造成人为竞争气氛,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为研究”法,其中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等。八、课题研究周期及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
7---2007。9) 1。学习收集有关理论资料;2。确定研究课题、研究对象,成立研究组织机构,聘请课题指导专家;3。对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撰写试验方案及实施计划。4。申请立项。第二阶段:开题阶段(2007。
8---2007。9)1。确立校级重点研究课题、子课题;2。召开开题会,明确课题研究内容,实验教师制定实验计划。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07。9---2008。12)1。 针对所定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
个案选择和建档,对重点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3。 分析先期测试结果,全面展开研究工作;4。 研究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对个案进行详细分析,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5。 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6。
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付诸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加以完善。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9。2---2009。5) 整理研究材料,对所有材料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自评自测工作。同时,对研究全过程分析总结,完成结题报告。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本课题力求形成丰富的、具有较强科学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
实验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报告。包括结题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实验系列报告、调查报告等;2。实验论文。包括课程改革实验体会、实验总结、专题研究、理论研究等;3。改革方案。包括课程实施方案、学校改革方案、学科改革方案等;4。创新性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案例。
十、课题研究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