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老师怎样抓好学生的学习?

专业排名2021-08-05 07:45:42admin2

在目前的形势下,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既能够帮助老师,又能够帮助家长,能为防疫工作尽绵薄之力,我感到不胜荣幸。

作为老师要做好四件事:

首先要明确学生在家学习的流程,这样才能达到师生默契,老师方能做到知己知彼。

通常比较有效的流程是:

老师告诉学习章节并给出自学提纲—学生按提纲自学—书面提出疑问-老师书面引导并推送自学测试题-学生答题-老师评估学习情况。

其次老师要根据大纲要求,科学合理的计划学习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且不可贪多,也不能求少,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还要学懂弄通,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备好课。

次外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要全面预估每个学生对这节教材的理解程度,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在测试题上掌握深度,做到测试题因人而异。

最后,一定要和家长沟通好,让家长协助你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点非常重要。

作为家长一定要配合好老师的工作,按部就班的来,不要盲目的追求,大跃进,多快好省。

如何避免爱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缺失?

我认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从小抓好孩子的“爱国”教育。

但是,由于受“唯分数论、唯经济论、唯技术论”等偏颇观念的误导,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在部分情况下遭遇阻碍、效果不佳,致使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规范化、严肃化”的长期缺失。

我们知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其教育环节应该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立场、更加规范的宣传、更加严肃的仪式形式。但是,在许多已有明文规定、理应严肃对待的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升旗仪式、会议流程、地图出版、媒体宣传用语等,有的甚至长期得不到重视或更正,这将导致“爱国”的重要意义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淡化与轻视。为此,必须根据德育的“知、情、意、行”的过程规律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教育学生对祖国有全方位的认知。

对祖国的全方位认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石,认知得越全面、越深入、越客观、越具有辩证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大厦就能建得越高大、越稳固。全面认知祖国,包含从纵轴即时间上,了解祖国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还包含从横轴即空间上,了解祖国的地域疆界、山川河流、人文特征、外交关系;全面认知祖国,在当前也要特别认知祖国的发展道路、理论、制度等。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使学生可闻、可感、可知,触及心灵,让学生感到“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第二,教育学生对祖国有天然、朴素的情感。

祖国经常被比喻为母亲。爱国主义教育应教育学生对祖国拥有子女对母亲一般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天然朴素的,血缘般的情感。爱国,如同爱家;祖国之于我们,如同母亲之于游子。要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美丽、美好的国家有很多,但是在我的心中,我的祖国是最美丽、最美好的。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这样的表述很直白、很通俗,也是很有力量的。我们要让这样的道理和情感从小就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中。

第三,教育学生有为祖国的强盛而奉献的坚强意志。

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教育活动形式、教育载体让学生视野更开阔、深远,有为祖国某方面的暂时不足努力奋斗而改进之的想法,进而拥有为祖国的强盛而奉献的坚强意志。拥有坚强的意志,能使学生自我规范言行举止、成就为国奉献的高尚之举。能否让学生立下为祖国强盛而奉献的决心与志向,是检验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结合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等教育,从热爱班级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自身做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