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大地始苏,“双减”后的首个寒假步入尾声,孩子们开始返回久违的校园。童年,铺就了人生的底色。拥有快乐无忧、精神富足的童年,就拥有了支撑幸福一生的宝贵财富。当学科类补习班淡出视线,当厚重的书面作业渐被取代,当家长的观念得到改变,什么会成为“双减”后孩子们共同的童年回忆呢?相信,从孩子们刚刚经历的这个寒假中,可窥见一斑。
在他们的童年回忆里,假期的生活变了。滑冰场上、练功房里、钢琴键旁,孩子们依照彼此的个性,选择各自的爱好,快乐奔跑向未来。
在他们的童年回忆里,老师布置的作业变了。学习春耕节气知识、观摩地方非遗特色、定制年货购物清单……教师们精心布置的分层作业,让孩子们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到实践中去。
在他们的童年回忆里,和父母的相处变了。不再过多关注分数的得失,更加看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展示,家长们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长。
告别寒假,迎接新学期,“双减”步履不停。站在新的学期起点上,家校社需要持续加强协同合作,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更宽容的环境、探索更多可能性,共同呵护这些幼苗成长为人格健全、各美其美、造福社会的未来公民。
四川成都·美术教师
重塑自我迎接春天
本报记者 鲁磊
28天的假期,“充电”学习的时间就占到了一半以上,这是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美术教师刘颖的寒假生活状态。
初春的川南群山,雾气氤氲。2月10日,是刘颖跟随水彩画家杜拙学习水彩写生的第5天。吃过早饭,她和一起参加研修的教师们快步登上泸州市合江县凤凰山,来到古刹法王寺后的碑林,开始一天的写生训练。
“搜尽奇峰打草稿”,在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于大场景中概括小景,对一个画家的成长至关重要。寒风袭人,大家一边搓手跺脚,一边极尽目力搜寻可以入画的景致。
“你们看,这边怎么样?”杜拙指着一片乱树杂草丛生的小水塘说。“乱糟糟的,怎么能行?”大家对选景充满疑问。
“万物有灵且美,杂乱的风景中也散发着生命力。”杜拙拿起画笔,简单勾出轮廓后,用大排刷铺出灰濛的天空,树丛、石块、水塘次第从笔端跃出。衰草枯杨变得灵动跳跃,浓雾之下的一汪池水,被赋予微妙的节奏感,展现出悠远的意境。
刘颖豁然开朗。今年是她从教的第20个年头,从迷茫、执着到顿悟、蜕变,从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到成长为教学骨干、帮助更多教师成长,刘颖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不断进步。同时,思维的固化也在暗滋潜长。
“只有敢于打破自我,重塑自我,才会不断提升。”刘颖感慨,发现平常事物中的绝美景致,与发现学生的优秀品质、闪光点,不是同一道理吗?绘画时不单纯模仿对象,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思路和手法,不正是因时、因地、因材施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