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当年怀揣着远大志向从这里起航的莘莘学子,如今正在各自的领域、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度过青春和汗水。 校友们用在肯大学所学到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瓦。
《建校65周年校友系列访谈系列》第七期推出1956级校友韩方明。
——如果你开专栏
韩方明,男,山东淄博人,1939年8月出生,1960年4月参加工作,1972年8月入党,2000年12月退休。现任山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副厅级)。 )。 1956年夏考入城建总局济南城建工程学校(1958年更名为山东建筑学院)。 毕业后在省建设厅历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处长、处长等职务。 1990年6月任山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
采访笔录
1. 您是我们学校的第一届校友。 您是1956年考入该校的,当时您学的是什么专业? 为什么选择新学校?
1953年我到济南读初中,考入济南市第二中学。 我的家庭来自农村,经济困难。 当时我打算初中毕业后参加中考。 因为上了中专以后生活就有保障了,一切都是国家负责的。 你不必担心食物和住房。 寒暑假期间,按天数发放生活费,发放毕业礼包。 1956年以前,济南市只有两所中专学校。 一是历史悠久的济南机械制造学校; 另一个是济南铁路学校,在解放路以北,靠近中心医院。 1956年,济南新建中专学校3所,城建学校1所,煤炭学校1所,汽车制造学校1所,共5所中专学校。 当时我们班有三个同学都是农村来的。 他们都想考中专,我们就一起商量,选择一所有把握的学校。 城建学校宣传做得很好,告诉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毕业后做什么,所以我们三个就报考了这所学校,都被录取了。 后来,我在学校确实收获了很多。 学校领导都是老革命家,但办学能力也很强。
我的专业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 工程中学408也就是408班。“中”就是中专的意思。 我入学时那是一所中专。 后来,这个班改为五年制,按照专科教学计划运行。 中专是三年,大专是五年,我四年就毕业了。 那时社会非常需要人才,浪费也很多,所以我们提前毕业了。 480名学生中,除5人前往新疆外,全部留在山东。 校友遍布山东各地,后来成长为各地的骨干力量。
全班同学合影留念,纪念毕业
2.你刚入学时学校是什么样的? 你还记得年轻学生在大学学习是什么样的吗? 当时学校有哪些系?
先说一下我们学校的创办背景。 1955年,我国刚刚完成社会主义基本改造,完成公私合营。 1956年,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 我们的学校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 全称是城建总局济南城建工程学校。 第一期招收学生480人,设有两个专业,一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二是房屋卫生设备。 一个班有40名学生,共有12个班级。 1至6班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7至12班为房屋及卫生设备专业。 半年后,房屋环卫设备专业被取消,所有专业改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12个班改为10个班,40人班改为48人。
学校始建于武英山。 这是从山东省建设总公司借来的培训基地。 半年后,1957年元旦,迁至和平路。 当时,和平路上只有新建的教学楼和礼堂,然后还有一个土操场,宿舍还没有建起来。 礼堂比较大,一半的面积用作餐厅。 该教学楼地上四层。 一、二层为行政办公室、教研室和教室。 三楼和四楼是宿舍。 两端设有阶梯教室,可供大班授课。 1957年,一场冰雹,冰雹很大。 伴随着南风,整栋楼的玻璃从下到上全部破碎,碎片被吹进了教室。 刚搬到这里的时候,这里很荒凉,周围没有任何建筑物。 学校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诞生于武英山,成长于和平路,发展成长于雪山脚下。
建校的过程非常艰辛。 那时我住的地方是一排平房,小房子挨着,最后只有一个公共厕所。 晚上我起床,穿得严严实实,瑟瑟发抖地去厕所。 老师和学生是一样的。 老师们也住在这种房子里。 师生同吃同住,“革命友谊”感情深厚。 一间屋子住了6个人,都是单人床。 没有双人床和双层床。 除了床,没有地方可以住。 老师带头,努力创业。 那时还没有电铃。 有时学生在宿舍睡觉,教务主任就会一一叫醒他们去锻炼身体,去路上晨跑。 我们去五英山的时候没有游乐场。 搬到和平路后才有游乐场。 老师们非常关心学生。 吃饭的时候,后勤老师要过来看看我们吃得怎么样。
与校友韩福源同游凉山(韩福源曾任20世纪90年代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我们在五英山的时候,有一家餐馆。 虽然很破旧,但我们还是吃得很开心。 一些附近学校的学生认识我们学校的同学,也来这里吃饭。 后来管理就严格了。 每桌10人,一道菜。 你把碗洗好然后放在桌子上。 来吃饭的时候,大家只是分菜而已。 一开始,我们吃饭是不需要餐券的。 1959年实行粮食配给后,我们开始发放餐券,每人每月27公斤。 1960年我毕业的时候,还是饥荒之年,我的体重一直是27斤。 餐券于 1959 年开始使用。
在校期间,我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 1958年,黄河洪峰最高,险情超过警戒水位一米多。 济南城的所有势力都在黄河岸边,远远地挖土堵住。 我校学生全部参与,留宿参与救援行动。 到1958年秋,全省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地城乡规划急需。 全省研究决定举办城乡规划培训班。 每个县都会有一名人员接受如何进行规划的培训。 为我们学生举办了一次专题培训班。 培训结束后,我们又到各个县去帮忙。 我和两个同学,还有一个来参加培训班的县里的人,一起做县里的公社规划。 我分别做过昌乐县和安丘县的县规划和公社规划。 这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社会实践。 通过这样的培训,参加工作后你会很快适应。 1960年元旦,我对这件事记得很清楚。 我们和老师们一起举办了一个聚会。 聚会结束后,我们到胶南县铁山水库的工地进行设计,并在那里度过了春节。 水库相关的技术指标我从来没有学过,所以都是现场学习,到处查找资料。 学习后,我就在现场工作,设计完成后就开始施工。 这些练习非常有意义,可以让我们毕业后快速接触社会工作。
校友纪念(前排右一李云龙毕业后留校工作)
3.我看过一些学校的老照片。 老师和学生们拿着铁锨、推着小车进行作业。 场面热闹,与现在的学校生活不同。 能给我们讲一下你的大学生活吗?
学校搬到和平路后,这里一片荒凉。 老师们带头辛苦了,同学们也做了很多工作。 都是义务劳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我们的学生理论扎实,实践丰富。
操场东侧拟建一栋宿舍楼。 操场东边是一片荒地,有很多坟墓成堆地堆着。 还有很多野兔。 一名学生用沙枪打了一只兔子,并击中了另一名同学的脖子。 我们自觉自愿,工作热情高涨。 这次分配的老师都非常有资质。 有些人学习建筑、结构和建造。 他们自己设计和建造了这些建筑物。
晚上我们就拉砖盖宿舍。 砖厂在英雄山西侧。 一辆卡车四人排队,从英雄山开往和平路。 途中,他们经过了正在建设中的南郊宾馆。 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2点了。 卸完砖后,食堂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大米和绿豆粥。 它很厚而且非常好吃。 一位同学说他喝了15碗。 (笑)当时我拉砖很开心。
大跃进期间,学校从事大规模钢铁冶炼。 和平校区东南角架设了两座高炉,每个班级负责一座。 高炉点燃时不能停机。 我们倒着干,没日没夜地干,干劲十足。 “努力奋斗,力争上游,尽快、低成本地建成社会主义。” 后来,我出了点小意外。 我修热风炉的时候,进去被烫伤了。
在学校的劳动经历非常愉快。 我唱歌,没有人抱怨。 它增强了我的意志和体力。 后来,无论做什么工作,也无论是下放到农村去工作,我都没有感到太累。
学校的文化艺术活动也很好。 我们在武英山的时候,组建了一个军乐队,乐器什么的,什么都有,挺好的。 我会打鼓,所以我加入了乐队打鼓。 国庆检阅期间,军乐队从武英山步行到现在的英雄山立交桥。 有的班级实习回来,军乐队也演奏欢迎他们。 学校刚刚成立。 无论举办什么文化活动,道具都是新的,舞蹈队里的衣服也是新的,而且都是成套的。 工作第一年,单位举办新年晚会,节目里有新疆舞蹈,我就向学校舞蹈队借了衣服。
运动器材也很新。 我记得其他学校也来借过钉鞋,但是操场不正规。 当时,山东体校改建为体育学院。 我们使用他们新建的操场来举办年度运动会。
与谭庆莲老师在大连棒棰岛(谭老师1958年至1965年在我校任教)
4. 你记得的老师是谁? 他们在工作中如何教学?
当时的老师是怎么分配的? 他们是山东省建设厅从全省建设系统选拔的,个别专业教师是从兄弟院校抽调而来。 我们班的班主任是天津城建学校的一位年轻教师。
说到学校的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魏文梅老师,一位非常年轻的老师,毕业于同济大学,直接分配到学校工作。 魏老师长得不错,身材好,穿着整齐,但不浮华。 他是一位非常英俊的老师。 她的讲课非常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魏老师也非常有耐心和宽容,非常愿意和学生交朋友。 她和我们有密切的接触。 1960年初,她和我们一起下乡设计铁山水库。 到了胶南县,我们相处得很好。 春节期间,她和我们一起表演节目,我们相处得很好。
还有蔡景桐老师,知识渊博,教学方法非常灵活。 那时候我们发的图片都是一种颜色,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彩色。 蔡老师用不同的字体来标注,各种字体他都认识。 他为人非常淳朴、大方,愿意与学生交朋友。 如果你和他一起出差,他一定会抢着买车票。 他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但后来被调走了。 我非常想念他。 蔡老师也很擅长画画。 建设部曾邀请他为毛主席画像。
还有一位老师,名叫李仁奎。 他是一家建筑公司的总工程师。 他可能不在学校,但他每周都会教我们。 他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成本、预算、准备工作都非常清楚。 他是一位老知识分子,在业务上很有造诣,讲课也很负责。
谭庆莲也是学校的老师,是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他的。 虽然当时很多老师毕业于同济大学等名牌大学,但他的表现也不逊色。 他讲课很好,很有技巧,让人立刻就明白了。 我们都很喜欢听他的课。 后调入省城建局,历任建设厅副厅长、济南市副市长、山东省副省长、建设部副部长。 他说话时从不使用脚本。 他的演讲逻辑严密,雄辩有力,意味深长,非常有说服力。 他完全依靠录音来整理演讲内容。
1988年,在担任梁山县委副书记期间,他代表梁山县参加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城市运动会。
5、毕业后首先从事系统建设工作,成绩突出。 后来,您担任山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 你的工作成就和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您参加了40周年纪念日和30周年纪念日。 为什么对学校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建校40周年前夕,我们成立了校友会。 当时,院长是建设厅副厅长杨焕才,我是副院长。 校办主任傅开聪来找我,让我代表校友发言。 我说你问杨主任吧。 他表示将请杨主任在建校50周年庆典上致辞。 那是1996年,我即将退休。 他知道我年纪大了,让我在任职期间代表校友发言。
艾青有诗: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 因为我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 我对学校真的有很深的感情。 一是因为老师们的辛勤教育,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学校塑造了我的思想。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管理部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我上学的时候,正是建校初期。 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坚持和毅力对我影响很大。 我形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思想。 我上学的时候只有17、18岁。 我那个年纪接受能力很强,我的想法、工作方法等等都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参加工作后,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参加重大战役、抗震救灾等,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困难。 这是在学校培养的能力。
1994年夏,他在青岛主持召开全省人防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
6、马上就要迎来建校65周年了。 您对学校还有哪些期望或祝福?
我写了一首《建大颂》,这是我想对学校说的话。
《伟大的颂歌》
出生于武英山,
成长在和平路上,
在雪山中发展、成长。
培养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
六十五年砥砺奋进,艰苦奋斗。
桃李遍布华夏,栋梁为国贡献。
面向世界技术前沿。
唱一首长歌来赞美我建设了一所伟大的大学。
阳春桃李九日,
花儿更美丽了。
2000年4月参加寿光蔬菜节
2007年7月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优秀退休干部党员”
过去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