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名片 王念强
全国科研创新主体、齐鲁名校长、山东省创新人物、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先进工作者。
“做好一件事并不难,但做好一件事15年就不容易了。” 作为济南市胜利街小学的“校长”,王念强15年来一直践行“博大教育”理念。
2003年,王念强接任济南市胜利街小学校长后,面对一所老牌名校,王念强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十年养树,一百年养人,胜利街小学应该为孩子们奠定最扎实、最广泛的基础教育。” 王念强说道。
为此,学校提出了“造就学生”的办学理念,奉行“立足宽广坚实的基础,面向多元化发展”的“博大育人”的办学特色。 “宽基教育”,就是宽基础的教育,通过宽厚的课程、宽厚的师资,搭建宽广的舞台,创造宽松的环境,建设宽厚的文化,培养宽厚的学生。 如今,“博大教育”的价值线逐渐清晰和完善。 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学习”,每个班级、每门课程都“各有千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 思考”。
实施331教师发展工程,教师成长空间将更加“自由”
2004年9月,刚刚毕业的王艳来到胜利街小学。 对于这个刚入行的小女孩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 她收到王念强送的第一份礼物是《新教师温馨提示》,里面清晰地讲解了如何学习、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管理班级。
王艳按照“温馨提示”,主动邀请同年级老师指导自己备课、邀请教学主任听课……这一机制大大缩短了新教师的适应期。 不到一年,王艳就获得了市一等区“教书新苗”称号。 “非常感谢王校长为我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我会更加珍惜。” 王艳说道。
“他是一个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人,他身上的精神也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胜利街小学教师刘爱庆说,在老师们心中,王念强就像一颗太阳,无论哪位老师需要,他们都会无私地发光。
王念强深知,一所学校想要发展,必须依靠一支素质优良、身体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学校要用实际行动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争当专业能手,向追求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幸福感多元和谐的方向发展。 发展。
就这样,胜利街小学“331教师发展工程”应运而生。 “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致远联谊会、胜利名师研究会、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会等‘三个教师联谊会’,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王念强说,学校还设立了青年教师读书论坛和胜利名师践行知识论坛。 、胜利先锋发展论坛,提升干部教师综合学术研究能力。 同时,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发展档案,探索形成“教师成长积分”评价机制,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名师巡礼”机制达到教师素质的整体水平。 地区领导的“小目标”。
打造特色教育工作室,老师有专属“教学理念”
胜利街小学教学楼里有一间专门的教室。 教室分为种植区、绘本区、图书馆区、个人展示区等区域供学生种植、绘画、阅读和制作工艺品。 这就是独具特色的“小种子绘本工作室”,也是学校2015年成立的第一个特色主题教育工作室。
经过三年的发展,像这样的特色工作室在胜利街小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有的是班主任,有的是全科老师。 在每位教师得到“适应性发展”的同时,学校“宽基”的教育理念也得到落实,即丰富孩子的基础教育,拓展孩子成长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每个教育者都有独特的教育实践和独特的教育理念,但如果不加以总结,就很难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自己。” 王念强告诉记者,在胜利街小学,很多老师都有“绝活”。 为此,学校为每位教师定制了“教师独立教学工作室”,带领教师“研究-实践-反思-创新”,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命题”。
学校还为教师在硬件、软件等各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持,让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孩子们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无限可能。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不太像一个校长。他很亲民,更像一个老师。” 学校老师杨克表示,校长经常向大家传达的理念是“和而不同,各有各的美”,这可以让每个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每当我们遇到创新的想法或想法时,王校长都会和我们交流。有时他会递上一张小纸条,有时他会给我们一本书。通过这些小细节,我们可以加强与老师的沟通。” 杨克说道。
向集团支部输出骨干教师30余人,赢得家长认可
“博大教育”的提出,让“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胜利教育人实现理想的必然选择。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王念强首先成为“博大教育”的实践者,其次成为思想家。 他为自己确立了“成为一名具有实践智慧的教师”的个人成长目标,坚持科研强校。 在此过程中,我们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 还牵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省级重点项目等项目,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和多部个人专着。
在此基础上,胜利街小学引导每位教师制定了《教师自主发展三年规划》,确立了教师自主发展的三级标准:首要标准是“成才”,即:成为一名技能型教师; 中级标准是“成才”,即成为研究型教师; 先进的标准是“成才”,即做一名聪明的教师。
“这样,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在规划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学校老师张耀超告诉记者,慢慢地,学校老师明白了“宽基础”教师应该“视野宽、思维宽、方法宽、知识广”。 学校还开展“读名文、读名师、读自己、读学生”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已培养省、市、省级教师20余名。 区教学能手、区首席教师、区首席班主任。”
“名校最重要的是拥有名师,这是学校持久生命力的活水源泉,也是学校集团化运作能够‘办一所校’的根本原因。” 王念强告诉记者,自2009年9月泉井校区启用以来,学校走上了集团化办学之路。 目前集团拥有7个校区。 主校输出的优秀干部和教师,使各新学校迅速融入了“胜利基因”。 短短几年时间,“名校+新校”变成了“新校=名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