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自考复习考点

备考辅导2021-04-17 02:46:56网络

公共政策
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策问题: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策规划:是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
危机决策:一般要求组织(决策单位和人员)在高度的逆境中(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即在一旦出现某些预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为防止错失良机,而通常需要打破常规程序和方法,省去某些“繁文缛节”,以尽快做出的应急性非常规程序的决策。
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试验、实施、协调与监测等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 ,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和修正。
1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
答: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人的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矛盾;
利益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 。
2公共政策的特点?
答:①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 ②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性 ③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 ④过程性和阶段性 ⑤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 ⑥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⑦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 ⑧公共政策的时效性、整体性、多样性、明确性。
3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为什么研究公共政策)
答:①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
②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破解需要;
③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4政策问题的特征(特点)?
答:①政策问题的相互依赖性 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③政策问题的人工性 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5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答:紧扣政策目标,规划多重方案,方案彼此独立,方案要有创新性,方案切实可行。
6政策转移对政策规划有什么作用?
答:(1)其他国家的相关政策方案对于本国的方案制定具有启发性,也许会提供不同的思路。(2)其他国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暴露的缺陷,也能够给本国政策方案的制定提供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其他国家成功的公共政策,容易得到各方的认同,并且各主体会依据本的情况,对政策做出相应的修改。
7政策转移失败的原因?
答:(1)信息不全的政策转移,是指政策借用国对于该政策的信息了解不充分,不清楚它在原国家是如何运行的。
(2)不完全的政策转移,是指虽然政策转移发生,但是使得该政策在原国家获得成功的某些重要因素却没有采纳。
(3)不当的政策转移是 指没有充分注意到政策借用国与政策输出国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方面的不同。
8政策可行性评估可从那几个方面着手?
答: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行政可行性、法律可行性。
9 政策可行性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答:①适当②可能③可行的④可行性实验
10政策法律化的条件?
答:公共政策法律化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也称为政策立法。通俗来讲就是公共政策向法律的转化。
政策法律化的条件:①政策有立法的必要 ②政策成熟、稳定。
11政策成熟,稳定的表现?
答: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要求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因此,只有经过实践证明的是正确的,成熟的政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政策才能被有关行政机关认可,经一定程序上升为法律。
12构成危机决策的三个要素?
答:(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2)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
(3)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13政策执行过程模式?(史密斯模式)
答:第一,理想化的政策,指合理、正确的政策。第二,执行机构,指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第三,目标群体,即政策对象,政策的直接影响者。第四,环境因素,指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中那些影响政策执行的和售政策执行影响的因素。
14政策执行产生偏差的原因?(主客观)
答:(1)主观因素
①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执行;
②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③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执行偏差;
④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准备工作不够完善,如计划不周,投入不足等往往造成执行偏差;
信息传播受阻,没有得到政策对象的理解和支持,政策执行是无法顺利进行的。
(2)客观原因
①政策质量低劣; ④经费拨付、物质供给和人才的引进不到位;
②政策环境的变化; ⑤监督机制不健全
③因目标群体的压力;
1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答:1、作为咨询性参政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2、作为知识的积累和创造者,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
3、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结果的信息。
4、作为人才成长储备的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
5、作为宣传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传播其思想和观点。
论述题
一 公共政策机制的构建?
答:(一)信息沟通机制
1.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信息网络和“政府上网”工程;
2.优化政策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抓好政策信息宣传建设,提高政策信息的有效利用率。
(二)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1.公民参与执行计划2.公民参与执行监督3.公民参与执行评估
(三)(1)激励机制 ①引入竞争机制 ②引入功绩制 ③创新职务晋升制
(2)责任追究机制 ①首长负责制②目标责任制③岗位责任制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3)监督机制 ①过程监督②监督网络畅通③广泛
2政策分析的全面理性模式?
答:内容:(1)决策者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
(2)理性人首先应该清楚自己的目标、价值或要点,然后予以排列优先顺序
(3)能够列出所有达成其目标的备选方案
(4)调查每个备选方案所有可能的结果
(5)比较每个备选方案的可能结果
(6)选择最能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前提:人的本质是追求最大效益;(经济人)
人的智慧和能力可以达到理性的分析结果;(全知理性人)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公共需求的无限性。
缺陷:假设前提——受到“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挑战,认不是全知全能
信息收集——成本大,机会主义行为
决策者方面——专业背景,个人素质
案例分析
1关于政策执行
1定义 2影响因素:第一,政策问题的特性
a政策问题的性质b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c政策对象人数d目标团体行为调适量的大小
第二,政策本身的因素
a政策的正确性b政策的具体明确性c政策资源的充足性
第三,政策以外的因素
a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b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c执行机构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d政策环境
2关于政策评估
1定义 2(评估的意义):
1. 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
2. 政策评估事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3. 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4. 政策评估事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面临的困难:
1政策评估的不确定性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
4政策行动与环境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易确定
5评估信息和评估经费缺乏
6有关机构和人员的抵制
评估的方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
评估模式:效果模式(目标模式、结果模式、系统模式、顾客关心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
经济模式(生产效率模式、效率模式)
职业模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