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于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

教学设计2021-04-23 03:12:19网络

1 要关注学生兴趣激活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2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例如,我在讲《出师表》一课时,结合《三国演义》献给学生介绍诸葛亮写《出师表》的背景,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便更好的理解作品,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反思,了解诸葛亮的赤胆忠心,鞠躬尽瘁的精神,感受古代贤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更好的投入到作品中去,最后我创设了一个问题:“诸葛亮明知道刘禅成不了气候,为什么还有竭力辅佐?如果他用自己的智慧去辅佐曹丕的话,中国的历史不是就要改写吗?这样不显得更有意义吗?对于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你怎么评价?”同学们的兴致一下被激起来了,通过激烈的讨论我们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受万代景仰,不仅因为他过人的智慧,更是由于他的忠心耿耿,他明知道刘禅不可保但他仍尽力保他,正是“以报先帝遗德”,这显示了他崇高人格的光辉。          3 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首先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4 要关注学生基础积累  
        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         
 5 要关注学生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