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少元 实习记者 吴迪 蔡嘉欣
昌平区紫金新干线社区数百名家长正在与时间赛跑。 顶着炎热的天气,他们连日来往于昌平区政府、教委、信访办之间。
6月18日——昌平区小学报名截止日期即将到来。 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在这一天之前改变孩子被分配到霍营中心半街塔小学(以下简称半街塔小学)的事实,学校条件比他们小时候就读的学校还差。
事件始于6月12日,当时他们得知所在小区一、二区业主的孩子今年将从霍营中心小学(中心校)转学,被安排到半街塔小学就读。
班杰塔小学? 有些业主以前从未听说过这所学校。 直到在一条小巷尽头找到了它,家长惊呼——“破旧”“破旧”。 据现场检查,班杰塔小学教学楼“仍为一层砖木结构”,“周边都是违建出租屋”,“环境脏乱”,校内道路也很脏。学校前面“又窄又坑洼”。
家长对比卫星地图照片后还发现,公开信息显示,班杰塔小学建筑面积为1030平方米,“看不到体育场、跑道”。 “这所学校能达到北京小学的标准吗?” 业主们质疑道。
“超出底线了”“不能让孩子上学” 紫金新干线小区的业主大多是外地人。 他们中的许多人拥有永久财产和稳定的收入。 其中有白领、教师、学者、工程师等职业群体。
为什么这样安排? 多位社区家长代表与昌平区教委工作人员一起参加了会议。 据财新记者提供的录音,教委解释称,由于紫金新干线开发商承诺建设的学校一直不见踪影,“已经从一期推到了四期”。 此前,2012年至2016年,教委安排小区业主子女就读霍营中心小学(我校)。 但今年学校名额不够,所以将小区一期、二期适龄业主的孩子分配到了板街塔小学。
尽管教委多次强调两校是“一个法人、一个管理团队、一个课程体系”但只属于“两个校区”,但家长们却无法接受。
截至财新记者发稿,昌平区教委给出的阶段性解决方案是:紫金新干线一区、二区的京籍儿童以及被视为京籍的学龄儿童将进入霍英中心小学(中心学校),但非北京市公民适龄儿童需参加昌平区电脑分配。
这个结果还是不能让部分车主满意。 “回龙观地区近年来学龄儿童急剧增加,教委不科学的发展战略、不合理的规划,导致了今天如此尖锐的冲突。”他们表示怀疑。
据财新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北京因开发商建设学校而引发的招生纠纷已不止一起。 5月,朝阳区新招生政策出台后,朝阳区金钰汇景园项目小区业主也集体向朝阳区教委提出抗议。 原因是今年社区内建的小学将被纳入“多校分区”,但业主们认为“拟建的小学应属于社区的公共资源”,且小区业主子女优先入学。
开发商建的学校的入学权归谁所有? 如果紫金新干线小区出现学校迟迟建不了的情况,孩子们怎么上学? 这或许反映出北京长期存在的学位供给与学区治理之间的矛盾。
开发商越来越多地建造学校
紫金新干线小区的开发商为新置业公司。 该公司一位客服人员告诉财新记者,由于昌平区引进教育资源的安排发生了变化,学校建设尚未启动。 该区拟引进北京某知名中学分校。 但经现场检查,该中学相关人员认为紫金新干线小区教育用地不足,要求扩建。
昌平区规划委员会今年6月7日发布的规划公告也显示,“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在紫金新干线教育配套用地西侧,“拟改建第二个一级住宅用地,面积约1.7公顷。 调整为基础教育用地。”
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商帮助政府代建学校设施的做法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各地颇为流行。 在北京,这也是海淀、西城、东城三个教育强区以外的其他区县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政府委托开发商代建学校,建成后后,交给教委,分配给教育强区的名校。 分校区。
在北京各区县中,昌平区教育资源相对薄弱。 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新校区等“名校”。
朝阳区住建委一位工作人员2010年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表示,对于新建或改造的小区,按照规划建设的教育设施将由朝阳区共同验收住建委和教委竣工验收后,将与开发商共同努力。 双方签订三方协议“直接送教委”。
据2015年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向《法治周末》透露,北京开发商大多采用“捐赠校舍”的方式引进名校资源。 同时,这种联姻也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一个“名牌学区”的名声可以让整个楼盘的销售额增加数亿元。
开发商代建,业主子女就学常引发争议
紫金新干线小区业主向财新记者提供的购房合同显示,2009年该小区一区业主签订的合同中并没有包含配套学校相关条款,而二区业主签订的合同中则没有任何配套学校的条款。 2012年表示将公共服务纳入其中。 设施包括中小学12650平方米,计划建设时间为2013年4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
那么建在社区的学校为何消失了呢? 昌平区教委和开发商意见不一。
据多位紫金新干线小区业主告诉财新记者,教委认为主要责任在于小区开发商。
新地产公司一名工作人员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学建设是开发商对政府的义务。 该社区原拟建设一所普通九年一贯制学校,最终将移交给政府。 政府,“如何使用,政府有最终决定权。”
在北京,开发商兴建的小学经常引发“入学权”纠纷。 此前已有先例。 据中新网2013年报道,万科集团引进房山区北京小学长阳分校,希望优先考虑中粮万科长阳半岛项目业主的子女入学。 但邻近小区中铁建长阳国际城业主认为该学校是公立小学,与前者展开激烈竞争。
“我们不是可以优先去小区楼下的小学上学吗?” 朝阳区金钰汇景园小区一位业主告诉财新记者,2014年小区业主购买小区房产时,开发商承诺建一所小学。 业主们认为“拟建的小学应该是社区的公共资源”。 开发商曾承诺“配备一所7500平方米的小学18个班级和一所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的8班幼儿园”,以增加物业的吸引力。
金宇汇景园社区家长争取该小区入园权的主要原因是该社区入驻的小学是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汇景园校区。 这所学校的质量符合家长的期望——除此之外,主力学校是位居朝阳区“前三名”的白家庄小学。 此前,该校已在该地区建立了五个校区。
专家:开发商建的学校是公共资源
开发商建的学校性质是什么? 如果配套学校建设不好,社区业主子女如何安排入读公立义务教育? 广东省当代民办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长张铁明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指出,社区建设的学校应该是公办学校,资产应该是公有的。 “虽然政府没有出钱,但政府已经支付了学校土地的转让费用。 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优惠待遇。”
因此,开发商建成后,应该交给政府管理。 “这个社区的学校分区政策也应该由政府协调和规划。”
张铁明补充道,在两种情况下,开发商可以获得一定的指标,优先考虑小区业主的入驻。 “一是开发商在施工前与政府签署了专门协议,二是开发商履行了政府规定的要求。 学校面积自行增加,即开发商分配更多土地、投入更多资金与政府达成额外协议。”
如果没有这两个前提条件,房地产开发商“无权承诺社区业主优先入园”。 张铁鸣告诉财新记者,广告等形式也算是一种“承诺”。
紫金新干线小区二区合同中写的中小学设施是“承诺”吗? 上述工作人员语焉不详,但指出,小区内的中小学属于商品房配套范围,“应该”解决小区业主子女的入学问题。
如果是公共资源,紫金新干线小区业主质疑昌平区住建委、教委是否因开发商数年未建配套学校而“未尽到监管职责”。
政府负责义务教育投资
北京此前曾曝光多起开发商在出售房产时声称附近一所在建学校是社区对口学校而引发争议的事件,但结果均未遂。
据《国际金融报》2010年报道,上述金隅嘉业置业公司在出售通州楼盘“金隅7090小区”时,承诺购房者的子女可以在金隅嘉业就读。史家胡同小学通州分校,但后来却因开发商“未能向学校缴纳配套教育费”,导致业主的孩子无法入学。
京华时报还报道称,2014年3月,昌平区北街家园小区业主自发前往昌平区政府抗议。 这是因为小区开发商在购房时告诉他们,马路对面的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是其配套学校。 但学校建成后,业主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录取纠纷中,当事人常常意见不一致。 问题的关键是新建小区的学区划分不公开。 2014年《人民日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区划分上选择封闭式运作,主要原因是“涉及多方利益,教育行政部门担心社会参与得越多,就越容易陷入纠结而无法做出决定。” ”。
2017年4月,为遏制学区房热潮,北京停止中小学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办学。
新华社4月20日对此发表评论称,中小学与房地产开发商的“联姻”,将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投资、规划、建设的责任部分转移给房地产开发商,从而造成许多房地产项目打着“学区房”的金字招牌,赚得盆满钵满,这也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