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两只熊的关系。
2.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已会唱歌曲《苹果》。
2.PPT《大熊和小熊》。
3.操作板:大熊和小熊、大小标记和水果。
4.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印有大熊和小熊、大小标记和水果的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红苹果》,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宝宝们,听,这首歌你们会唱吗?(会的)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二、观察图片,感知熊的大小和数量
1.师: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有一种小动物它也很喜欢吃水果,我们来看看它是谁呢?
2.出示图片:
看,它们是谁啊?有几只熊?
这两只熊一样吗?为什么?
这只熊的个子大,叫大熊。我们一起向大熊打个招呼。(大熊你好)
这只熊的个子小,叫小熊。我们一起向小熊大个招呼吧。(小熊你好)
大熊和小熊要去干什么呢?
三、播放PPT,在故事情境中,感知物品大小和熊大小之间的关系。
1.师讲故事: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有苹果梨子还有橘子,大熊和小熊约好一起去摘果子。(换语气)准备出发,快换上衣服吧!(高兴的口气)
2.分配衣服
师:这儿有几件衣服?它们一样吗?
小衣服给谁穿?为什么?
谁来把小衣服送给小熊?
在送的时候要说小熊穿小衣服。(教师操作PPT)
师:大熊着急了,它应该穿什么衣服呢?为什么?
(请幼儿送大衣服,教师操作PPT)
送的时候要说——大熊穿大衣服。
3.分配鞋子。
师:衣服穿好了,大熊又去穿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熊左看看,右瞧瞧,选中了这双鞋,它选得对吗?为什么?
那大熊穿哪双鞋,谁来帮帮它?
你来,选得对吗?对的。(幼儿学说:大熊穿大鞋。)
那这双小鞋给谁穿啊?
(请幼儿送小鞋子。)
4.出示操作板,学习分配水果。
出示大、小标记并交代操作要求:将大小标记、水果和两只熊用连线的方式进行匹配。
(请幼儿示范)
四、幼儿操作:送标记和水果
师交代操作要求:在后面的操作台上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操作纸,等一会儿请宝宝们自己去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
五、活动评价
附活动反思:
在“钻”中学习,在“研”中成长
展益华
十月份我园开展了“一课三研”同课异构活动,要求结合秋天的主题,并且充分利用课件作为载体,实施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我和赵凌、朱丹老师三人一组,设计了小班数学活动《大熊和小熊》。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都能以自然、亲和的态度与幼儿互动,对于幼儿的回答也能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使师幼互动充分、和谐。现就这个活动的“三研”过程做如下反思和总结:
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轨迹
本次活动是让孩子感受和发现不同事物间大小和数量的关系,并学习对应匹配。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选择了他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熊,并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其中。通过帮大熊和小熊穿衣服、鞋子,来唤醒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大熊穿大衣服,小熊穿小衣服。在生活轨迹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很快掌握活动的重点——大小匹配。
二、运用课件,在动画中直观感受
因小班孩子注意的发展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刚刚萌发,所以本次活动充分运用了课件这个直观、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为避免单一、重复的呈现方式给孩子带来视觉疲劳,课件中我们采用了“选择式”和“疑问式”这两种不同的呈现方式。“选择式”是同时出现大熊、小熊和大小不同的两双鞋,让孩子通过观察进行选择、匹配。“疑问式”是通过一种错误的呈现——大熊选择了小鞋,引起孩子的纠错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帮助大熊正确选择鞋子的愿望,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体验到了成功后的愉悦情绪。
三、注重陈述,在表达中体现思考
在数学活动中,我们往往比较注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因为从中能了解孩子对活动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这样也容易忽略对操作过程的表达。本次活动,我们注重引导孩子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如:为什么大熊不能穿小鞋?孩子会表明理由:因为大熊的脚太大,小鞋穿不上。再如,幼儿指着屏幕,帮小熊送衣服时,老师会引导他边送边说:小熊,我把小衣服送给你。这就是对操作过程的一种完整表述,从中幼儿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即用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