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
时间:南北朝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公元546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敕勒歌
二年级上册写字教案
二年级写字教案
撇的写法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各种撇的写法,做到用笔正确。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教育学生做人谦虚礼让、宽容待人、团结合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撇的写法。
难点:斜撇和弧撇及“假、秧”的写法。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书法欣赏作品、格言卡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名家名作,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爱写字的兴趣。
二、引导、点拨难点,突出重点。
1、撇的种类:弧撇、斜撇、竖撇、平撇
2、一边范写一边讲解写法。
斜撇: 起笔重,边行笔边抬笔,收笔呈尖状。
弧撇:起笔较重,行笔先竖后撇,撇出部分较长,弧度较大。行笔“宜缓不宜疾”并要力送到底。古人讲,“书撇如篦发”是说写撇像篦子书发一样,要慢,要力送到底。还有人把撇喻为象牙,形力俱佳。
竖撇:老师边写,边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提示写法基本相同,但行笔方向不同。让学生来说竖撇的写法。(起笔稍重,行笔先竖后撇,撇出的部分较短。)
平撇:老师边写边提示学生观察,请学生自己看会写法。(起笔较重,行笔方向较平。)
3、把撇放到各种字中练习。
老师范写“假”并做讲解:单人旁的撇是斜撇,竖要写的有力度,有精神,中间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右边的部分要写的修长一些。我们的中国字讲究包容精神,做人也要宽以待人。字要写的方方正正,做人也要堂堂正正。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左中右要紧凑,因为它们是一家人,要团结在一起,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字的左右上下要对齐,这是讲究对称美,但中间这部分却很小,这是讲究错落美,所以说中国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4、老师范写“秧”字,请你根据我们学过的写法和结构安排方法仔细观察这个字。看看“假”和“秧”的异同处。(“假”字的左边又细又长, “秧”字的禾字旁上边是平撇,“秧”字的禾字旁“捺”要变成“点”,因为,中国字讲究谦让精神,要给右边的字让地方。)
5、老师对于学生的说法给予肯定并小结。
6、老师范写“升”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写法和特点。(“升”字的悬针竖比竖撇长,横较长。)
7、老师范写:“有”字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写法的特点。(“有”字的横长,像挑扁担一样,先低,后高,最后也低。前边顿笔,后边回笔。“有”字里有弧撇,“月”字的“撇”变成“垂露竖”,底端平齐。)
三、实践练习:
书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用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书写,注意铅笔的正确使用。
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和坐姿。观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个别指导书写。
四、反馈:
对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指出普遍的错误。(写撇时,提笔过快,会把撇尾写的过细过长,我们叫它“鼠尾”。另外,不抬笔,没有笔锋,我们叫它“圆尾”。写“秧”字时,中间的竖,要长。结构要紧凑。平撇不够平。)
五、再实践,再练习。
1、老师继续巡视指导。
2、纠正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3、针对个别现象进行纠偏指导。
4、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体会并掌握写法技巧。
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审美、观察和评议能力。
1、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2、选出一位同学的作品,有小组代表总结评议作品。
3、在全班的范围内,有各组的小讲解员评议本组的代表作品,其他同学可做补充说明。
4、老师对于学生的评议进行重点点拨和说明。
七、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写字技巧。
1、 每人发一张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格言卡,请你写一条你最喜欢的格言,展示你漂亮的字,送给你的好朋友,传递友谊,以做共勉。
2、 挑几张有特点的格言卡,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全班看。既拓展了大家的思路,又教学生如何做人,同时巩固了写字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八、故事结尾,勉励学生。
老师以一个书法家的小故事作结尾,勉励大家:练字要持之以恒,扎扎实实,不能急于求成。鼓励大家努力一定会写出更好的字。
九、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