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语文整合教案

语文2021-11-20 14:50:22admin2

渔家傲、苏幕遮教案

学习目标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对比阅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学习重点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学习难点 理解诗的主题,对比阅读,体会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学案

一、学前预习

1、给加黑字注音

千嶂( ) 燕( )然未勒( ) 旅思( ) 黯( )乡魂 人不寐( )

2、读一读: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3、据以上内容填空: 《渔家傲》《苏幕遮》的作者是 朝 家 家 家 (名字),字 ,世称“范文正公”。

二、学习《渔家傲》

1、读诗2-3遍。

2、结合课文注释说说全诗的意思,填写下列空白。

边境上( )一来( )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 )毫无( )的情意。从( )传来的边地( )随着号角( )。( )的山峰里,长烟( )落日( )孤城( )。

喝一杯( )怀念( )远隔( ),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 ),( )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 ),寒霜( )大地。征人不能( ),将军头发( ),战士洒下( )。

三、学习《苏幕遮》

1、读诗2-3遍。

2、结合课文注释说说全诗的意思,填写下列空白。

( )满天,( )遍地。( )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 )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 )天空连接( )。岸边的芳草似是( ),又在( )之外。

黯然( )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 ),每天夜里除非是( )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 )。端起酒来洗涤( ),可是都化作( )的眼泪。

四、比较阅读

1、《渔家傲》上片描写( )秋景,下片抒发( )之情,特别是( )从矛盾心理中更表现出这种情感,使人有一种( )之感。

2、《苏幕遮》抒写( )之情、羁旅之( ),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特别是碧云天、黄叶地、寒烟翠、明月楼高、酒入愁肠等给人以( )、( )之感。

3、总之,《山行》的情调是热情赞美( ),

而范仲淹的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 )。

4、背诵今天学习的两首诗,并默写下列名句:

(1)、秋色连波,(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 ),(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化作相思泪。

(2)、四面边声连角起。( ),( )。

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 ),( )。教案

一、 导入新课

提问旧课,引领入诗。

《山行》描写了那些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样是写秋景,给人的感受是否相同呢?今天我们对比阅读课后二题的两首词,看看他们表达的情调有什么不同。

二、检查预习

三、讲读引导

1、 教师泛读

2、 《渔家傲》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用“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塞下天气极寒冷。“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3、 《苏幕遮》赏析

在上片,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一句,又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点出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已隐寓其中。下片“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明月楼高”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发出“休独倚”之叹。借饮酒来消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