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的不出大纲了吗?语文书改版又没有大纲该怎么复习?

天津中考2021-12-06 10:26:19admin2

我曾在头条文章里发表达相关的观点,复制过来,供参考!

2020年开始,中考变革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师生们担心,家长们焦虑。我认为不必放大难度,无需过分焦虑。就2020年中考的走向,我在此发表些许拙见,供大家参考,仅代表个人观点。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指出: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 我们抓住关键的表述,“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我们的目光焦点大多集中在后半句“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考试一直都在考试大纲的指引下进行复习,没有了考试大纲,怎么办?这也就是我们焦虑的集中点。因为我们习惯了有考试大纲的复习,有考试大纲的考试。然而我们忽略了前半句“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所谓的课程标准,即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如图为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样书。

“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课程标准具有理念性、指导性、方向性的特点,没有考试大纲那么细致,但以前的中考各学科的考试大纲都是以其为准则为指导制定的。就以广东省中考语文学科近5年的试题为例,“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以及“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近5年均出自《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如图:

另外,“名著阅读(10分)”近5年除2017年外,均出自《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2课外读物,如果“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那么2017年名著考题就超“标”了。如图:

以上为比较清晰明确的考题与课标的对应,至于其他题型方面,也是有对应关系的。同样,以近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考题为例,“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及“词语运用(3分)均出自初中6册课文的生字词,课标是这样表述的“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如图:

“课外文言文(9分)”,课标对应表述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如图:

“实用性文本阅读(10分)”,近5年除2018年为说明文阅读外,2015-2017年、2019年均为议论文阅读,重在考查信息提取、内容理解、写法及知识运用。课标对应表述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如图:

“文学性文本阅读(17分),近5年均为小说阅读,课标对应表述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如图:

“写作(50分)”如下图,课标对应表述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等。

“语病(3分)”、“语言运用(4分)”虽然没有明确的课标对应点,但语病对应的是语法要求;语言运用考查方面,2015-2017年3年考试题型为仿写,2018年考试题型为语段概括、依材料按要求表达,2019年考试题型为语段概括、组合对联,对应的是修辞仿写、提取主要信息等等。如图:

从多年的中考来看,命题是具有稳定性的,每年都会有一些小调整,并不会大刀阔斧地变化,我想2020年的中考亦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