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老师上的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没有出现热热闹闹的讨论声,也没有听到感人肺腑的朗读,但一节课下来,总是那么真实,似乎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1刷子李听课记录及评析、 教师直接开课导题,提出疑问。尊重了学生,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释放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为学生的就题揭疑做好铺垫。
2、 携文入题。引领学生在交流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将重点放在我对怀特森老师态度的矛盾冲突上,通过划句子,写批注,对比解读,多元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走近课文,走近主人公怀特森,通过换位体验感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读书中涓涓流淌。
3、 将课内与课外生活相结合,设计问题:在生活中你碰到过这样的老师或学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奋了,纷纷交流感恩辛勤、独特教学艺术的老师,赞扬具有这种科学的怀疑精神的同学,这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追求。
刷子李中曹小三看到刷子李身上的白点想对刷子李说什么?
师傅,外界把您传的有点过了吧,是出于尊敬才把您传的那么过吧,徒弟不才,不小心看到了您的破绽,您出错了,您看,您身上有个小白点
刷子李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不管怎么写,这样写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
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千丈,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而曹小三开始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以为师傅“名气有诈”。这样把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另外,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