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评课用语,怎样评一节美术课

生活学习2021-06-26 13:39:05admin2

1)正确(2)全面(3)实用。 (1)、正确,怎样知道教者的目标是否正确,那就要看教者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是否符合《美术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平时即兴评课,没有《课程标准》、没有《参考书》,怎么办美术评课用语?那我们就主要通过教材中的作业提示及文字进行挖掘。只有挖掘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才能判断教者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确。 (2)、全面,就是要看教者的目标是否包括: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情感性目标,这三个方面,不具备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目标都是不完整的。 (3)、实用,就是目标的标准要切合实际,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如何丰富小学美术欣赏课学生的评述语言

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还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淡化、忽视了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美术欣赏课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几乎是教师“一人言”、“注入式满堂灌”的欣赏课。因此,作为一名青年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我认为,小学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激发学生对美术表现的向往与追求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效果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美术是一门情感艺术,美术欣赏课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修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扩大美术视野,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而且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以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作为一名青年美术教师,我深感美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深刻有力的,是最直接、最易接受的,并且也是切实可行的。
通过实际教学工作,我觉得欣赏课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美术的审美特性出发,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美术作品的介绍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审美经验和审美享受,从而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欣赏的水平,并获得审美的愉悦,得到美的陶冶。美术还应和音乐融合,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在课堂上,将欣赏的作品配上音乐,使学生对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拓展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许多美术作品给人的感觉比较理性,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不深,决定了他们欣赏的层次比较浅,不能理解、分析和感受作品。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热情,教师除了介绍作者以外,再介绍一些与作品相关的背景,往往能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让他们学会了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展开创作的双翅自由飞翔。
欣赏课中,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就能给学生一片绚丽的天空,学生就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成为创造的主人。但教室、教材、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用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
小学美术欣赏课也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规律。要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首先,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以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在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题材。把所有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也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其次,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关键”。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会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在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例如:《有趣的汉字》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课件的演示,请学生直观欣赏、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大量有突出特征的象形字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主要特征,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领略象形字的妙趣,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的特征,创造出各种具有特色的象形字。此外,也可以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还可以从色彩、线条以及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地体味,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做准备。这样的欣赏课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第三,规范教学流程是“保证”。
欣赏课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达到介绍作品背景和作品内容的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达到通过上述“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能力。欣赏教学过程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要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可分为: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和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3、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和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4、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是“外力”。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在欣赏时安排操作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入欣赏:1、课始导入欣赏。2、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3、结束时加入欣赏。在练习结束时加入欣赏,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新课程体系十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是探究性学习得以实行的保证。引导学生美术欣赏,正是引导学生去开发和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课程资源有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之分,我觉得我们还有待于校外资源的开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培养。他们能体验创造的乐趣,丰富创作的素材,提高审美能力。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小学美术欣赏课不仅促进了学生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还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青年美术教师,我将以上述认识为起点,在实践中以全新的理念来组织学生开展美术欣赏教育,让艺术之花永远盛开在孩子们的心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