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武汉理工大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

留学排名2023-11-25 21:06:09佚名

案例分析:问题型案例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书籍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优秀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实例(精选3篇)。 欢迎您学习和参考。 我希望它对你有用。 帮助。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线性函数和比例函数的定义。

2.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图的特征及相关性质。

3.了解线性函数和比例函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掌握直线平移规律的简单应用。

5.能够运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较为系统的功能知识体系。

难点:理解直线的平移规律,体验数字与形状结合的思想。

3、教学流程:

1、线性函数和比例函数的定义:

线性函数:一般来说,如果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则y是线性函数。

比例函数:对于y=kx+b,当b=0且k≠0时,有y=kx。 此时,y 被称为 x 的比例函数,k 是比例系数。

2、线性函数与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由解析表达式可知:y=kx+b(k≠0,b为常数)是一次函数; y=kx (k≠0, b=0) 是比例函数。 显然,比例函数是线性函数,作为一种特例,线性函数是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像来看: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是过原点(0, 0)的直线; 线性函数 y=kx+b (k≠0) 的图像通过点 (0, b) 且 y=kx

平行直线。

基础训练:

1. 写出经过点(1,-3)的图像函数的解析公式为:

2、直线y=-2X-2不经过第一象限,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3、若P(2,k)在直线y=2x+2上,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

4、已知比例函数y=(3k-1)x,若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则k为:

5、过点(0, 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为:

6、若比例函数y=(1-2m)x的图像在x1y2时经过点A(x1,y1)和点B(x2,y2),则m的取值范围为:

7、如果y-2与x-2成正比,则当x=-2时,y=4,则当x=时,y=-4。

8. 直线y=-5x+b 和直线y=x-3 均与y 轴上的同一点相交,则b 值为。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A点的直线(2, 0)与圆O相交于B点,与y轴相交于C点。

(1)求线段AB的长度。

(2)求直线AC的解析公式。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二)

教学目标:

1.体验收集、组织、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拼字法收集和组织数据。

2. 对条形图(一个网格代表两个单位)和统计表格有初步的了解,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收集、组织、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含义,能够使用拼字法收集和组织数据,理解条形图(一个网格代表两个单位)和统计表格。

教学难点:

了解条形图(一个网格代表两个单位)和统计表格,并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法:

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行为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流程:

1.设置情境问题来提问和引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 我们班要上两个节目。 你觉得我们可以穿什么?

学生:唱歌、跳舞、绘画、时尚行走。

师:对,我们可以考虑合唱、舞蹈、小品、乐器。 我们可以从这四个类别中选择两个程序。 我们如何决定制作哪两个节目? 这就需要运用我们一年级时学到的统计知识。 老师希望大家投票决定。 接下来,老师要求每个小组讨论两个方案并稍后投票。 板书题目:“统计”。

2.探索新知识。 (时刻注意对表现突出的团体或个人添加五颗星和红旗)

1. 数据收集过程

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哪两个节目有票数,第一步就是收集数据。

在黑板上写下“收集数据”。

师:分组讨论如何收集数据。 (教师在各排之间巡视,对收集方法和配合良好的组加五颗星)

师:现在请各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 为什么?

老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种新的拼字法。 现在组长按照写“正”字的顺序在黑板上画一笔。 (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伴奏音乐)

2. 组织数据的过程

师:请把每个节目的得票数整理出来,填入统计表中。 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组织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更直观的表达出各类节目的数量,我们共同制作一个统计图表。 (小组讨论、报告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告,将节目类型写在条形图下的黑板上。) 老师:0是起点。 如果1格代表1票,那么数轴上应该标注的数字是1、2、3。哎呀,合唱的最大票数是8,而且只有5个空格。 如果票数不够怎么办?

师:现在请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报告沟通结果)一个方格不代表一票,但正好需要四个半方格才能表示为两票。

师:你认为他的方法可行吗? 没错,我们可以用一个网格来代表2票。 请使用此方法在条形图上表示每个节目的得票数。 老师要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幅画。

师:一个格子代表多少票,应该根据统计表中最大的项目数和每纵行的格子总数来确定。

3 描述与分析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格和图表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什么,你明白什么? 学生:xx得票最多,xx得票最少。 得票最多的人比得票最少的人多多少票? 你知道,条形图中的一个网格不仅可以代表一个人或一件事,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代表2个、3个甚至更多的人或事。

师:刚才大家的回答是描述和分析统计表格的过程(在黑板上写“描述和分析”)

3、接触生活。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统计知识。 比如,当我们和妈妈去超市购物时,我们可以数一下自己买的最多的是哪一类商品; 老师想数一下班上有哪一组。 哪组五角星最多,哪组表现最好等等,回家后大家会继续寻找可以统计的例子。 我们下节课一起讨论吧。

4.描述性分析。

这个案例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案例中,老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又有趣的“庆六一”晚会和节目开始。 由于学生喜欢的节目有很多,但发布了两个节目,所以有必要进行统计活动。 需要从学生喜欢的节目中选出大多数人喜欢的两个节目。 哪两个方案只能通过统计来确定。 让学生体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渐理解统计的必要性。 在这样的良好形势下,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为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5、经验与反思。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现实、有意义、具有挑战性。 这些内容应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灵活选择教材。 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6月1”晚会和节目开始开展统计活动。 让学生经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例如: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两类节目最受欢迎?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 他们用“贴星星”的方式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 只有让学生在直接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了解统计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意见。 课堂教学应营造师生平等、开放的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中,老师以“什么节目好?”的语气与学生讨论。 和“我该怎么办?” 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生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积极性高。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随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 案例中,老师问:“我们要开聚会,因为班费有限,所以只能买两种水果,我该买哪一种呢?”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困难、分歧和争议。 教师抓住机会组织学生讨论。 这次讨论是必要的、及时的、有价值的。 这里融入了孩子们的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 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大胆探索、创造、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整个统计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活泼、主动、个性化的过程。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三)

1、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学习新教材,学生已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特点,能够完成一定个性化的学习任务。 总体来说,两个课程的基础知识几乎是一样的。 (3)班的尖子生和(4)班的成绩几乎一样。 不过,就后进生而言,二(4)班的学生多了几个。 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很好。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仍应放在良好听力习惯的养成和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上。 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爱上数学。

2. 教材分析

本课程内容涵盖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并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读物,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 具体表现:

“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 主要内容包括学习除法除法余数,结合实例和调查,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比“百”还大的数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千”、“万”有多大,探索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的计算方法。减法; 通过比较小时和分钟,分秒必争,初步养成观察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图形与几何”领域设有3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活跃思维。 《方向与位置》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来认识和识别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简单的道路图。 《测量》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初步建立了“1公里”、“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认识的估计。 通过现实生活场景“识形”,认识角度,能够识别直角、锐角、钝角; 通过动手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在统计和概率方面,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根据一些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你可以初步体验到不确定性的现象,体会到有些事件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 此外,还有综合实践活动“数学趣味”。

这门课的内容比较分散,知识点十足,难度也比以前高了很多。 二年级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只要在日常学习中注重思维能力、口语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养成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就应该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成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学习目标

(1) 数字与代数

1、结合物体除法活动,探索并掌握余数除法的商业方法; 通过具体情况,探索万以内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估计计算结果大致范围的能力。 有良好的习惯,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例和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比“百”更大的数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体会“一千”和“万”有多大,并能根据实际估算一万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顺序,并用一万以内的数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能够用文字或符号描述万以内数字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观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在实际情况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了解时、分、秒的实际含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度速度,能够准确地读出钟表上的时间。说出经过的时间。

(2)图形与几何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活动了解八个方向。 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够识别其他七个方向,并用这些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识别简单的路线图,并能够根据路线图和到达地点判断从起点到目的地的步行方向。

2、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公里”、“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3.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来了解对方。 能识别直角、锐角、钝角。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与同伴交流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四、教学措施:

1、整体把握教学目标。 它不仅仅是基于经验,过去是如何教授的,现在也是如何教授的; 也不允许改变教科书。 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有统一的教学要求,但应根据教学方针并结合教学进行适当调整。 要防止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和理解数学知识; 同时,充分利用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多关心学习困难、思维迟钝的学生,查漏补缺,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这才体现了数学的魅力。 原理源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4、愿意学习的学生可以在掌握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拓展。 教学中结合一些课后练习的深思熟虑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布置一些更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作业,以及不那么枯燥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用正确、恰当的方法来指导孩子的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充分挖掘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适当教会家长一些引导孩子学习的正确方法。 做好后进生改造和优生优育工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