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越来越近,考生们在拼命埋头复习,期望最终能考一个令人骄傲的成绩。每年高考结束之后择校报考便成为了学生和家长的老大难问题。其中最气人的无外乎分数明明过线了,就是没录上;以及录上的学校是自己想去的,但是专业不是自己要学的两点。
今天新锐哥带大家先来看:明明分数过线了,就是没录上这个问题
首先“过线”我们要看到底是过什么线。高考结束之后我们最先能知道的是“省控线”学校官网录取分数线,这条线只是给我们划分了各批次的分数段而已,告诉我们超过这个分数线的学生可以填报相应批次的院校,但是分数超过省控线不代表达到了院校的提档分数,参考价值十分有限。举个例子:2019年云南省文科本科第一批(一本)省控线为535,考生分数为536,这个考生具备填报云南省内各所一本类大学志愿的资格,但是不见得一定会被录取;如果分数低于535的考生,就完全没有必要填一本类大学没有提档可能性,强行填报只能是作为无效志愿而浪费一个志愿位置。(这里只谈常规批次志愿填报问题)
然后是“提档线”也成“投档线”“调档线”。这条线才是关乎考生的志愿是否能被高校提走进行录取的关键。“提档线”是以院校为单位按照该校总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通常1:1.2)对考生们的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最低成绩标准。举个例子:假设院校计划招生人数为20人,那么提档人数为24人;“提档线”就是对报考该校的考生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截止的计划提档的第24个人,这名考生的分数就是该校最低“提档线”。低于这位考生分数的学校将不会被高校提档。
到此,我们会发现一个比较“坑”的问题:高考志愿填报时,我们已知的数据是只有考生自己的成绩、省控线及往年高校录取最低分的情况;而“提档线”这个真正关乎于考生志愿是否能被高校提档录取的分数线是需要在提档录取过程中产生的,我们是无法提前知道的。这就是出现很多学生反应明明过线了,为什么没有录上的情况。这是需要填报志愿中需要有技巧。
志愿填报有两种形式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国来讲,目前除高考改革省份外,基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实行平行志愿,另一种是顺序志愿。
平行志愿,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学校官网录取分数线,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省级招办按上线考生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分数高的学生先投档。某一个考生投档时,先看其成绩是否够A院校提档线;如不够,再看B院校;以此类推,直到检索到考生分数符合的志愿院校后,将其投档至该院校,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其它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