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高层次规划、主动布局。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资源配套,努力均衡发展。
2001年,在杭州市率先探索“名校+新校”、“名校+薄弱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2004年,“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开始试点,通过科技赋能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2018年,全省选取70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城乡合作、同步课堂”试点,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录播教室建设,启动线上化探索教学与教研同步。
2019年,全面推广“互联网+义务教育”,纳入省政府民生事项,采用城乡同步上课、远程授课、名师在线培训、名师在线上课等主要形式实现农村学校“互联网+结对”全覆盖。
2020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印发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将“互联网+义务教育”列为年度重点任务,推动城乡教育培训同质化。农村孩子。
2021年,全省城乡义务教育社区覆盖全部农村学校和60%的乡镇学校。
2022年,省委、省政府将支持26个山区县、6个海岛县建立跨区域城乡义务教育社区作为全省民生大事,新增远程师徒结对、远程跟班等。通过培训、远程师资支持、异地名师工作室等帮扶项目,推动全省公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社区结对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配置,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 农村学校在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建设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三种模式促进平衡。
浙江省教育共同体建设主要分为融合、共建、协作三种模式。
融合教育社区占17%,主要在县内实施。 由一所城市学校和1-2所乡镇学校组成,从人、财、物、事等方面进行全面重组,统一法人,形成“一校两区”或“一校多区”,实现同师资、同步教学、同培训频率、同文化、一体化考核。
共建教育社区占71%,主要在县内实施。 主要将乡镇学校的管理委托给城市学校,或者由几所城乡学校组成紧密的教育集团,以城市核心学校为主导,各成员学校实行资源共享、共同管理、联合教学的管理模式以及研究、文化共生和评估捆绑。 各成员学校虽具有独立法人、独立财务,但整体工作由核心学校负责管理,推动了集团内各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 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方面实现了共生发展。
协作教育社区占12%。 主要在跨区域或省内对口合作帮扶领域实施。 采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 核心成员学校在业务上提供领导、指导和帮助,促进合作办学。 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科研培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评价协同促进借力发展。
三是七大机制保障运行。
在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践中,浙江省重点从技术支撑、资源共享、教师交流、教师成长、学生互动、文化共生、政策保障等七方面支撑机制,完善措施,保障手术。
在技术支撑机制方面,重点是系统共建,城乡硬件同步升级,制定“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结对帮扶学校技术环境装备规划和技术环境建设指导方针,明确统一标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全省73%的教育社区学校网络带宽升级至1000兆,所有农村学校建设了远程互动教室。
在资源共享机制方面,搭建城乡同步课堂、远程授课、教师在线培训、名师在线上课等平台,促进学生学习资源和师资共建、共享和共享。研究资源。
在教师交流机制方面,我们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编制等部门,加强人事制度改革。 对全县教学界的教师实行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 一体化教学社区教师实行无障碍调配。 共建教育共同体核心学校每年都会派出教师。 一定比例的教师到会员学校任教,协作教学共同体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
在教师发展机制上,各教学社区每年安排农村学校教师到核心学校进行在职培训和轮训,安排核心学校教师支援农村学校教学,并进行集体培训。定期开展,设立乡村名师工作室,推动实质性行动。
在学生互动机制上,各教学社团定期安排城乡学生集体交流,定期开展学习实践、劳动实践、体育艺术竞赛、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发展。
在文化共生机制方面,各结对学校需签署协议,明确共生内容,制定共生目标,明确分析共生路径,促进在教育共同体管理、品牌共享、价值融合、文化共生、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
在政策保障机制方面,在职称评定方面,承认教育界内城市学校到乡镇学校任教的人员有农村学校教学经历。 绩效评价和奖励表彰比例适当向教育界核心学校倾斜。 在确定绩效工资总额时,对教育界核心学校进行适当加薪。
通过实践,浙江省城乡师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农村学校学生逐步返校,农村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更加接近高质量均衡。
下一步,浙江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高水平、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创建国家高质量均衡发展县。 作为载体,从区域协作、全覆盖、数字赋能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基础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探索跨区域教育共同体,促进山海合作地区教育共同繁荣。 运用教育共同体模式,深化山海合作跨区域教育对口支援,继续对薄弱地区提供优先资金和项目保障,每年安排1.8亿元资金专项支持跨区域教育发展。区域教育社区。 山区、海岛县“强师”工程启动。 教师中高级职称评审考核首先向农村倾斜,积极探索“定向”服务机制。 支持山区、海岛县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加大对山区、海岛县“百人千人”名师下乡活动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二是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校际优质均衡覆盖。 积极探索和推进全区教学共同体办学,优化县级教学共同体办学政策支持,完善和完善教学共同体管理机制,全面打破教学共同体内各校区之间教师流动障碍,促进教师交流互动和师资均衡配置,加快实现城乡学生同质教育、融合成长,努力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三是开发教育社区应用,实现数字赋能,升级教育服务。 进一步加强“浙礼教育共同体”应用,不断优化同步课堂、在线培训、课程中心、名师在线、艺术互联网学校、白银时代助学、公益讲师等平台版块,实现无边界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面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 | 教育部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