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应如何调整孩子心态

工资改革2022-04-03 13:30:35admin2

1、自我建设

首先作为家长,要加强自我建设,不要孩子没事,自己先得了考前焦虑症,每个家庭都不同,家长毕竟是心智更为健全的一方,不要因为自己的过度焦虑而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高考阶段也往往会成为家长与考生的矛盾多发期,情绪是会感染的,而这一阶段的孩子也往往更加敏感,如果自己都是一副紧张焦虑的状态,其中道理,你我自知。

2、饮食起居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家长在高考阶段一味的给考生增加各种营养,而实际打破了一贯的生活饮食规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取的,打乱一个个体习惯了十几年的饮食结构,本身就不合理,不过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是必要的。另一方面,高考可能会使考生采取熬夜学习的方式榨取身体的能量,这点尤其要注意,保证考生能够保有足够的睡眠。

3、愉快的气氛

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很重要,这一点就看父母的建设了,一个整天处于吵闹中的家庭恐怕氛围可不尽如人意。须知,在一个心无牵挂的氛围中,更有助于精神的集中。18岁的考生按说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自我人格,适当时候也可以考虑陪读,宜早作打算。

4、言谈得当

这一阶段,首先要重视高考,当然,如果不重视,估计也不会看到这篇文字,理论上说父母应该多和考生说些鼓励的话,而非泄气话,比如“考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考不上也没事,咱家咋咋样”之类。正面的鼓励也要适当,以免招致逆反心理。当然,这一点是基于上一点,愉快的家庭气氛,基于压抑的氛围作为介质传递的正能量,往往变了味。

孩子心态崩溃表现:

症状一: 有孩子想要在这最后的时间里冲刺一把,拿下之前遗漏的所有知识盲点,挑灯夜战,晚上睡眠没法得到保证,白天也打不起精神。

症状二:有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孩子随着复习进度条慢慢接近终点,眼看着身边那些平时成绩不如自己的小伙伴儿们考得越来越好,心里会有些不是滋味,心烦意乱导致复习节奏也乱了阵脚。

症状三: 有的孩子平时成绩不是很理想,内心已经给自己的高考判了“死刑”,因为觉得自己考不上而完全放弃了复习。

症状四:孩子自我要求高又性格内向,不愿跟老师家长袒露心声,独自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笑容也比往常变少了。

症状五:孩子平时成绩比较稳定,但模拟考试意外成绩下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大哭一场,情绪提振不起来。

三类学生容易患“高考综合症”: 1、过于自信的学生容易患高考综合症。有些学生凭自己有点“实力”,就自以为是、盲目乐观。这主要存在于部分“尖子生”中。“考大学有什么难的,我还能考不上?”是这部分人的典型心态。这种思想危害极大,常使人自我满足、裹足不前、不思进取,导致成绩大幅度下滑,同时还会因此而影响、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 2、过度焦虑的人容易患高考综合症。在心理学上,过度焦虑是指预期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过度担忧反应。这是大多数高三学生存在的思想与心理问题。高考毕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面对这一重要关头,他们吃无滋味,睡不香甜,心里焦急异常,情绪容易激动。想看书,又看不下去;想休息,又安不下心来。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越过度焦虑,学习上越没有进步,心里便越着急。 3、自我抛弃的人容易患高考综合症。这是指一些学生自感成绩很“差”,几乎没有考上大学的希望而自甘落后、不思进取的倾向。这部分学生不多,但大多数班级都有。患上高考综合症,如果“矫治”不利,有可能影响到高考成绩。那么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高考综合症呢?在高考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为孩子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当孩子出现一些病症时,不应“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应分析病症的原因所在,从根源上解决。大考临近,学生难免焦虑和紧张。适度紧张有利于考生状态的调整,可一旦过度,贻害无穷。充足的睡眠、轻快的心理和适度的锻炼,都有助于考生负性心理的释放。越是大考临近,越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不妨将其想象成一次普通的考试,这样就会为自己减轻心理负担。从某种角度说,考试比的就是心理素质。此外,自信心的建立是成功的前提。要相信自己通过长时间的系统复习,已做好充足准备,完全有能力在高考中取胜。考生在考试前与考试中可尝试默念:“我一定能成功”“我有实力”“我可以”之类增强信心的话。 积极地自我暗示。考生应当学会自我暗示:“我能行!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如此而已!”“我相信自己!那些考题已经重复很多遍了,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能挺过去!”“不管考得怎样,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无怨无悔了!”“虽然我有些紧张,别人也同样紧张,没什么!”“我不可能都会做,但一定要把会做的做对!”“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 加强体育锻炼。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会保证心理健康。专家建议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或去户外转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让人彻底放松,消除紧张和焦虑。 学校、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挤上“独木桥”。专家建议,在考前或考试后,学校与家长应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给孩子们提前打一些预防针,如告诉孩子失败是经常出现的,失败了还可以用别的办法来补救等。 在平时多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客观条件无法改变,每个人都会有压力。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去适应,提高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