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本分数线是348分,二本是326分,三本就不太清楚了,你估计一下有多少分应该就差不多了,希望你能得到满意的成绩,祝你成功!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怎样?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始建于1984年,是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的本科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00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坐落在江南历史文化古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腹地——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自古就有“儒风蔚然为东南冠”、“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美誉,其历史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崇文重教传统源远流长,这为兴办高等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华元素。
学校占地面积1440余亩,校舍总面积近37万平方米。作为江苏省花园式学校,校园内不仅建筑别具一格、气派雄伟,而且环境优雅、景色别致,处处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怡人风光和现代化高等学府的亮丽丰姿,是莘莘学子寻求知识,探索学问的理想场所。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漫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理学院、中德国际学院、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东方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5个教学院(部)。
学校现有工学、教育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30个本科专业。有省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762人,教职工1134人,其中专任教师765人。高级职称284人,其中正高65人,博士学位61人,硕士学位348人。学校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教师各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获得教育部曾宪梓奖8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或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22人,具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资格43人。
此外,聘请邱定蕃院士等40名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4亿元。纸质图书116。43万册,电子书刊折合图书152。74万册,各类文献数据库24种,自建了美术、艺术设计和教育政策法规等特色资源数据库。
建成千兆到楼栋、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建设信息节点5600多个,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引进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85门,自主建设网络课程250多门,运用了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及教学评价系统。运动场地总面积83275。29平方米,其中室内运动场所面积8063。
49平方米,体育教学与训练(锻炼)设施、器材齐全。
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创优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师范教育为主导,积极开展非师范教育;以本科教学为主体,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工学和教育学为主,构建工学、教育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协调发展的、文理渗透的学科体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办学水平和效益提高为目标,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全面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根据这一办学思路,学校坚持服务国家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规律,不断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大力推进学分制、弹性学制、模块式课程体系、分类教学以及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与大学生科研立项制度等,创立了人才培养的“三证书”(毕业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毕业制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技术师范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了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三性”和谐统一,培养“双能型”职业教育师资的办学特色。
由于毕业生专业教学能力突出,专业实践技能过硬,具备创业创新的良好潜质,因此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职业学校的领导、骨干以及社会各界的精英。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培养毕业生16000余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校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成绩显著。“十五”以来,学校教师承担了教育部、江苏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59项和校级教改课题183项,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学校教师有7项成果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44项成果获校级教学成果奖。
目前,学校教师承担或参与各类科研课题547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课题2项,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2项;主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另有国家其他各类科研课题20项、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52项,在研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
近三年,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13篇,出版著作及各类教材133部;申请国家专利36项,其中已获授权24项;获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9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主要参加,排名第三),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江苏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5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
学校现有研究机构23个,有省教育厅委托成立的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学校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贵金属深加工及其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贵金属再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1999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十五”以来,培训基地为全国和江苏省培训职业学校校长和管理干部890余人,培训骨干教师6700余人,并承担了培训国外职教师资的任务。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双能型”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实现德国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尝试教学管理的国际化。
先后与德国、加拿大、美国、乌克兰、韩国、挪威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学校与德国国立梅泽堡应用科学大学进行“2+2”跨国本科人才培养;与德国F+U集团萨克森职业培训学院等合作建立中德诺浩汽车实训基地,接轨德国汽车行业和职业培训,培养我国职业教育急需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和汽车维修领域高端技术人才;与挪威、德国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校始终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用党风促工作作风,促教风,促学风,以引领和保证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连续八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四年获得“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连续十三年荣获全国或全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2005年、2007年学校连续两次被授予“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2006年学校党委被授予“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7年学校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